1.为什么天气预报都不准啊?

2.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3.气象是如何预报的?

4.天气预报可以预测几天?

5.古代有天气预报吗

浙江台州温岭松门天气_松门15天天气预报

张家界什么时候会下雪

这个很难说,现在下雪的机会愈来愈少呢?要是在以前的话通常在12月份到一月之间

张家界大概什么时候下雪 50分

张家界以以往的下雪情况来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要到12月底才会下雪,而市区的天门山山顶早已有雪,你如果想看雪的话,建议安排一天游玩天门山,你可以看到真正的雪了。

张家界潘英客栈

张家界森林公园一般什么时候下雪?

天门山一般是在12月初就下雪了,森林公园要到12月底才会下第一场雪。

张家界潘英客栈

下周想去张家界旅游,问下张家界还有天门山一般下雪后能有几天积雪? 是在全天温度都在0上的情况

,据中国天气网、凤凰网、张家界天气预报:将迎来强降温降多大10到14度。张家界将在零下5度左右度过。天门山雪景和天子山雪景喜欢,出发吧张家界最高山峰天门山及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都是看雪的最佳去处

附:

湖南张家界天气预报

(未来15天)

01月20日(今天)

白天:雨夹雪夜间:雨夹雪1~3℃

北风 微风

01月21日(周四)白天:中雪夜间:中雪0~2℃

北风 微风

01月22日(周五)

白天:小雪夜间:小雪-2~2℃

北风 微风

01月23日(周六)

白天:阴夜间:多云-5~0℃

北风 微风

01月24日(周日)

白天:多云夜间:晴-7~2℃

北风 微风

01月25日(周一)

白天:晴夜间:多云-7~3℃

北风 微风

01月26日(周二)

白天:多云夜间:阴-4~4℃

北风 微风

01月27日(周三)

阴2~7℃

01月28日(周四)

阵雨2~9℃

01月29日(周五)

多云1~8℃

01月30日(周六)

多云1~8℃

01月31日(周日)

阴1~8℃

02月01日(周一)

阵雨1~7℃

02月02日(周二)

多云2~9

冬天去张家界旅游合适吗?

冬天的张家界很冷,去张家界旅游,很多游客担心张家界天气变化大,而徘徊不定;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张家界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是有区别的,其实温度也就是0摄氏度左右,但感觉是非常的寒冷,自然到了冬季张家界的游客也就大大减少了;是不是张家界的冬天就不适合旅游呢?回答是否定的,其实要说张家界的冬天是最魅力的季节,当然哦要看旅游者的运气了,张家界的冬天下雪的天气不是很多见,如果气温低,一般张家界市区下雨,景区或者天门山顶就是下雪了,景区和市区温差有5-6摄氏度。虽然天气冷点,如果遇到雪景就是您的运气了,要说是雪越大越好!到了冬天去张家界看雪景,围拢在土家人的火堆品著香喷喷的土家腊肉,聆听张家界动人的民歌,伴随着激昂的鼓点而跳起土家族摆手舞,这是多么惬意的旅游啊?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吧,希望能给您张家界冬季旅游的帮助!1、张家界的冬季游客比较少,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很有必要,张家界的很多酒店冬季的服务设施不是很完善,请您务必要求空调效果好的酒店,至少客房的空调要好!张家界的房子机构不像是北方,精密程度不是很高,特别是北方的朋友可能不是很习惯哦。我们建议住张家界市区酒店,张家界市区酒店相对来说冬天的开房率要高些,空调设施运作要完善!虽然您选择的是张家界景区的高星酒店,但是如果酒店没住几个游客,那么空调的折扣就大了,不过有些酒店是用的分体式的空调也还算好的了!2、由于是淡季,张家界酒店、交通、张家界旅游线路等方面的折扣自然都十分诱人。张家界各景点的门票都会有一定的折扣,请您密切关注张家界旅游网站的公告,各宾馆、酒店、交通、张家界旅行社等都有淡季促销价,在此时段内也将给予最大幅度的优惠。3、时间安排要合理,建议不要安排很紧张的行程,时间要宽松,宁愿少玩些地方!冬天的张家界旅游的道路是比较滑的,肢体的行动是比较缓慢的。为了您的安全建议您不要赶趟旅游,时间越是宽松越是好!4、行程安排要合理,不要安排很偏僻的景点,张家界的冬天旅游本来人就不多,还是建议您走常规行程,常规行程的景点安全设施完好,偏野的地方安全系数就低些哦!比如黄狮寨、袁家界、天子山、十里画廊、宝峰湖、黄龙洞、天门山等。5、出发前密切注意张家界天气预报,要是换成我最好选择一场大寒流的时候赶到张家界冬季旅游!真正看到了张家界冬天的雪景才算是不妄此行呀!

打算2017年1月底去张家界旅游,请问会有雪吗

17年的1月底也就是春节期间。

往年张家界春节前后是会下雪的,景区内的雪融化较慢,张家界的雪景很漂亮,值得期待。

最好是提前看张家界的天气大方向。

其他有关张家界旅游问题可追问或直接咨询。

张家界冬天下雪天门山索道开放吗

前几天去过

2017年1月张家界天门山下雪了吗?

张家界天门山本月还没下雪。

不过有下雪的迹象。

如果天门山下雪了,一般都会保持一周以上不会融化。

20172月份张家界会下雪吗

这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森林公园和天门山山上。

张家界潘英客栈

冬季到张家界看雪

在许多人看来,一到12月张家界就进入了旅游淡季。但是最近几年,陆续有驴友纷纷宣告,其实冬天去张家界景色更美:可以徜徉在银色的森林里,或者在古朴素雅的凤凰古城漫步,抑或沉醉在暖暖的江垭御式温泉里。除此之外,价格也更加实惠。

为了开发湖南张家界冬季旅游,张家界旅游部门将从12月24日至12月29日定为张家界文化遗产周。这7天里张家界248元的门票是免费的。

久闻湖南省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四大景区,其美景美名早已蜚声海内外。而今,同样位于武陵源内的另一处风光奇美的景区———袁家界,又展现在世人面前。近日,有幸亲眼目睹了这处石奇峰秀、壁险峡幽的人间仙境。

袁家界地处张家界和天子山之间,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悬巖,矗立在武陵山区之中,恰似平地突起高台,巍为壮观。可是,从山脚到袁家界我只花了两分钟!不要误以为我拥有“飞毛腿”,其实是乘坐了百龙观光天梯。谈到百龙天梯,可以说是自然景观与人造奇迹的完美结合。

百龙天梯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内的水绕四门风景区。以“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户外电梯”、“世界最高的双层观光电梯”、“世界上载重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客运电梯”三项桂冠独步世界。百龙天梯气势宏大,垂直高差335米、运行高度326米,主体由154米山体竖井和172米贴山钢结构构成,用三台双层全暴露观光电梯并列分体运行,成功地连接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水绕四门和袁家界天下第一桥、乌龙寨、天子山等黄金景点,成为景区内重要的旅游观光交通设施,大大缩短了原本四个多小时的登山路。人随梯动,梯随山行,视野愈加开阔,蓝天白云,奇峰仙雾,令人热情满怀。不到两分钟,袁家界的秀美风光便展现在眼前。

东行约800米,有一小路蜿蜒南伸至兀巖顶平台。置身平台左右环顾、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一座座巖峰石柱,形态奇异,妙不堪言。正巧赶上雨后天晴的大好时机,只见时有轻云淡雾于群峰间飘浮缭绕,但见山移峰潜,好似琼楼玉阁,时隐时现,一时觉得神魂痴迷,不知身居何处。终于明白此处为何故有“台”之誉了。尝试着站在“台”的绝巖峭壁之上,宛如“人在壁上走,云在脚下飘”。

这还不是最绝美的风景,沿峭壁顶部边缘遨游,只见一天然石桥凌空飞架两峰之巅,气势磅礴,奇伟绝伦,这便是与夫妻巖并称“张家界双绝”的“天下第一桥”。天下第一桥系一天然石桥,处砂刀沟游览线一带,属张家界精华景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块宽仅3米、厚约5米的天然石板,悬空镶嵌在两座山峰之间,把东西两峰巧妙连接起来。桥长20米,跨度约50米,相对高度近400米,是张家界最高的石桥,因高度、跨度和惊险均为天下罕见,故称“天下第一桥”。桥上苍松挺拔,桥下云雾荡漾,万丈深渊。四周悬崖绝壁,水滴飞溅。踏上桥面,不禁有凌空御风之感。手扶铁栏杆,仰视,青峰飘渺于云霭缭绕之中;俯瞰,奇峰如笋群,巖壑深谷中阵阵烟岚泛起,散而复聚。天下第一桥还挂了许多痴情男女的同心锁。

登上旁边更高处的望桥台,只见苍松掩映下,一抹泉水从200多米高的崖顶飘然而下,仿佛一匹白色长练自天而降。飞瀑下临深潭,绿水泱泱,水雾漫漫,桥悬绝壁,雄奇险峻,触目惊心。真不愧这“天悬白练”之名。

在袁家界中坪与下坪交接处,还有一藏而不露的景观曰:“后花园”。游人在崖间翠竹丛林中向下穿行,突然被一面石壁挡住。正疑无路,却见绝壁拐弯处,洞开一若满月状白石,穿门而过,眼前突现数十座奇峰参差耸立于墨绿深涧之中。翠谷之中,石峰攒簇,涧水萦回,古木参天,寒云铺地,登高俯瞰,似天然盆景,石峰成百上千,高入云,矮卧地,大起大落,相映生辉。

......

为什么天气预报都不准啊?

1、哈尔滨市宾县gdp2、哈尔滨到宾县多远?坐客车需要多久?3、哈尔滨的宾县有哪些景区?4、宾县属于那个市5、宾县在哈尔滨哪个方向哈尔滨市宾县gdp

178.9亿元。经哈尔滨市宾县人民核实,2022年本县GDP为178.9亿元。了解详细情况可关注当地官方网站。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哈尔滨到宾县多远?坐客车需要多久?

哈尔滨到宾县有90公里左右哈尔滨宾县,坐客车大约1个半小时。

扩展资料哈尔滨宾县

宾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南以分水岭为界,与方正县、延寿县、尚志市接壤,北与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隔松花江相望,西以蜚克图河为界与阿城区为邻。总面积3844.6平方千米。

宾县总面积3844.6平方公里,2016年,宾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9.1亿元,比2015年增长11.9%。截至2016年,宾县辖12个镇、5个乡,总人口579303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宾县

哈尔滨的宾县有哪些景区?

宾县位于松花江南岸,地处张广才岭和松江平原交汇处,是哈市的卫星城,1880年设宾州厅,自古素有先有宾州府后有哈尔滨之美称,是东三省的交通要地。宾县自然概貌是“五山半水四分半田”,共辖5乡12镇,143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户数19.8万户,户籍总人口62.0万。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8亿元,增长36.0%;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增长30.2%;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3亿元,增长15.1%。

1、二龙山风景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之一。距哈尔滨54公里,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高、中、低档 旅游 宾馆、度村25家,总床位达3000余张,餐位5500个。二龙山滑雪场拥有12条高、中级雪道和两个大型初级滑雪场,以及跳台滑雪场地等,总面积10万平方米。每年来二龙山 旅游 观光的游客100多万人次。

2、长寿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级 旅游 风景区之一,位于宾西镇南15公里,总面积7.73平方公里。建有四栋 旅游 宾馆,总接待床位300张,餐位800个。建有两处滑雪场,可容纳400人滑雪。1993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3、大顶山风景区。位于糖坊镇北12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内现有5家 旅游 企业,总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

4、猴石山风景区。位于民和乡双龙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

5、香炉山风景区。位于宾州镇南20公里,位于宾县二龙山和阿城松峰山之间,总面积12平方公里。省林业厅于1998年批准建立香炉山森林公园。黑龙江江龙集团正在开发建设,目前已完成山门、庙宇建设以及各景点的清理、建设与保护,接待服务设施正在建设中。

6、大青山风景区。位于宾县、尚志、延寿三县交界处,是张广才岭支脉,位于县城东南63公里处,主峰海拔994米,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为黑龙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7、高丽帽子山风景区。位于胜利镇东2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帽峰海拔442米。

哈尔滨宾县单是景区就不下十几年吧,小有名气的也最少有五六个。在外地朋友眼中可能名气最大的要算英杰吧。嘿嘿。这完全得益于赵本山的乡村爱情了。连我上海的朋友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不是这家的老板叫英杰啊?哈哈不对哦。其实那是一个地名!英杰乡。一九四八年之前这个地方叫猞猁村,后来为了纪念当年在此地战斗时牺牲的齐英杰同志才改名叫英杰区,一九八四年改为英杰乡。景区座落于此因而得名。相当不错哦,有机会可以来转转。其实在哈尔滨人眼里,二龙山风景区才是大家所熟悉的游玩之地。二龙山“成名”可太早了。我小时候(70年代初)就知道宾县有个二龙山可以野游。80年代初的时候,爸爸的单位还经常组织去二龙山春游呢,记忆最深的是人生第一次打靶就是在二龙山。它也是是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之一。首批啊,成名够早吧?现在这里又建了有12条各级雪道的滑雪场......也不再是“省内知名“而是全国知名,每年接待游客不下百万。

再有就是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一处国家AA级 旅游 景区。本人去过两次,主要就是爬山。其它景区比如香炉山、大顶山、大青山这些地方都非常不错。想吃鱼的朋友可以直奔大顶山哦。保您满意!我有个同学在这里,几次去玩就是这里的鱼没吃够啊,而且您可以找到许多不太常见的品种。

我是宾县人,也是户外爱好者,几乎走遍宾县的山山水水。宾县比较知名的丰景区1二龙山丰景区:有二龙湖、白石峰、万佛寺、滑雪场等景点。2英杰凤景区:主要特色是温泉,在哈尔滨市及周边知名度比较高,也是_乡村爱情》的一个取景地点。3香炉山:也是比功能比较成熟的景区,这里的春天和秋天最美,适合自驾游。4长寿山风景区:距哈尔滨市区很远近,有途步穿越精品线路。5大顶山航电枢纽景区,位于松花江两岸,于巴彦呼兰交界处。可以吃江鱼笨鸡。其它景区还没开发,适合驴友。有高丽帽子山,大青山,花乐山。

宾县,科长的爬山教科书。所以,科长一定要来说说!宾县,是哈尔滨的一个下辖县,距离哈尔滨不到100公里,还是挺近的。宾县算是在松花江的南岸,是张广才岭西麓的一个支脉,所以宾县的景区中,山最多!科长曾经两三时间,爬了三座宾县的山,从此再去宾县是阴影。接下来就说说这三座大山吧。

宾县最有名的应该是二龙山,二龙山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在本地还是比较出名的。当年第一次去的感觉很好,游山玩水,品味开江鱼,大概也就是现在四五月份的样子。第二次去就是那一次的噩梦,也怪当年年少不知运动的重要性。

其次,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个景区的颜值还是很高的,有鲜明的主题——长寿。所以公园里会有各种寓意长寿的寿星啊神龟啊,海拔在当时的科长觉得好高,现在想想不过几百米,怎么能累成那样。

第三,就是香炉山。香炉山有了一点南方的气息,有索道有一线天有溪流,有穿越的感觉。大概十年前去的,也就这么多印象了。

宾县属于那个市

属于哈尔滨市,宾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下辖县。截至2019年,哈尔滨市下辖9个市辖区(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松北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和7个县(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代管2个县级市(尚志市、五常市)。

宾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东南以分水岭为界,与方正县、延寿县、尚志市接壤,北与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隔松花江相望,西以蜚克图河为界与阿城区为邻。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光绪六年(1880年),清廷批准在苇子沟建宾州厅,”宾州”由此而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宾州厅升为宾州直隶厅,在厅属地东南成立延寿县,归宾州直隶厅管辖。

宣统元年(1909年)12月,宾州直隶厅升为宾州府。在厅属地西南成立阿城县,东成立方正县。宾州府管辖延寿、阿城两县,方正县划归依兰厅。

民国二年(1913年)3月11日,奉中华民国大总统令,取消府制宾州府改为宾县,成立宾县行政公署。这即是”宾县”的由来。

民国十九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民国二十年(1932年),成立伪宾县公署。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10月,宾县由吉林省划归滨江省管辖,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11月初,建立宾县,归滨江省领导。11月中旬,滨江省改称松江省,宾县归松江省领导。

1954年,松、黑两省合并,宾县为黑龙江省直属县。

1958年8月,划归哈尔滨市所属。

1965年8月,划归松花江地区行政公署所属至今。

1967年2月22日,成立宾县临时接管委员会,同年3月22日成立”三结合”宾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10月8日,恢复宾县人民。

哈尔滨市人民-行政区划

哈尔滨市宾县人民-宾县概况

百度百科-宾县

宾县在哈尔滨哪个方向

东部。

哈尔滨市,别称冰城,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滨江,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

宾县位于哈尔滨市东部,松花江南岸,地处张广才岭和松江平原交汇处,行政隶属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卫星城。

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天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news.xinhuanet/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气象是如何预报的?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 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一个职业人,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机会,也总会有“走麦城”的机会,不可能永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天气预报正因为相对准确、存在局限,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面对错误的心态能更好一些,我们的疏漏会少一些,大家的理解会多一些。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反思错误的勇气。 7个理由说完了,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同意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有一天,当天气预报精确得不再需要理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快乐的

天气预报可以预测几天?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使用气象气球气象学家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气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对流层顶。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果是目前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今天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今天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展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易懂地传达给最终用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古代有天气预报吗

3天之内的天气预报相当准确 超出部分就说不准了

天气预报是预测几天之内的天气变化过程。传统天气预报建立在半经验、半理论的基础上,具有模糊性,误差也比较大。科学的发展为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几百公里范围内云的情况,可以知道雷雨云的结构,知道水滴、雨滴在哪里,还能知道云的运动方向。卫星云图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这在过去是做不到的。现在,3天之内的天气预报已经相当准确,许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各种活动的安排,非常重要的活动甚至还要求气象部门给出定时、定量、定点的精确预报。

气候预报则是中长期的。例如3月份预报4月份的气象状况,这时不可能预报4月份每天的天气,但可以预测4月气温比平常高还是低;雨量比平时多还是少。跨季节的气候预报非常重要,例如降雨、降雪的预报,大风、降温的预报,江河汛期预报,灾害性天气多还是少的预报等等,关系到的决策,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气象学家作出准确、科学的预测。

对气象预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光靠经验不行,半经验、半理论也不行,要有新的科学方法。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气象学和数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数值天气预报就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它建立在对大气变化物理过程研究的基础上,用高性能计算机来求解一组支配大气运动的方程组,"算计"风云雨雪的变化。

气象学研究的是整个大气层,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人们每天感受到阴晴雨雪等天气,都发生在环绕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10多公里的大气层里。大气是一种流体,它的运动变化遵守质量和能量守恒等6个经典的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物理方程组就是从这里来的。但是影响天气的因子太多了,都要考虑进来,自由度非常大。

如果说数学模型和高性能计算机是数值预报系统的大脑,那么各种各样的大气观测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则构成了数值预报的眼睛。

为提高数值预报的粗确度,还要有一整套稠密的观测大气的网络。

我们把地球大气分成许多不连续的网络,每个结点是一个自由度,垂直方向又可以取许多层球面。全球有大量高空气象探测站(我国就有300多个),另外还有气象卫星(包括太阳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以及其它多种遥感观测仪器。海上即将有3000多个装在浮标上的观测点。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一方面作为数值预报的初始场,另一方面用来检验数学模型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地球表面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到数学模型中的参数。例如地球表面是海洋还是陆地,是森林、草原还是沼泽,有没有冰雪等。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地跨高、中、低3个纬度带,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繁,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数值预报的优势所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开展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之一。

古代有天气预报。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天文、气象、预测天气的记载。

到了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下面来说说宋代的天气预报。

1、报晓人,专门的天气预报员。

在宋代,大城市里的报晓者,就担负着报告天气的任务,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

根据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的记载,每天清晨四更前后,当杭州城周边的寺观开始鸣钟之时,寺观中的行者头陀就会沿街报晓兼报告天气。

若晴则说“天色晴明”,阴则说“天色阴晦”,雨则说“雨”。其报告的方式主要是寺观庵舍的行者头陀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沿街敲打铁板或木鱼,口头报告天气,为上朝的官员、宿卫的士兵以及市民服务。

当时对报晓人可能有较为严格的约束,即使是风雨霜雪等恶劣天气里,报晓人也不敢有一日停歇。

2、专门的气象预报机构

宋代气象预报分为朝廷、军队和民间等系统。朝廷的气象预报主要由太史局、翰林天文院两个机构负责。两套机构并存,互相验证,确保准确。

太史局中,具体观察天象、气象的是崇天台,又称禁台。翰林天文院也有精密高端的设备,宋史记载 “置浑仪于翰林天文院之候台。”而且有专职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培养的学生都是本院的后备专家。其学生不乏颇有成就者,典型如史序:“史序字正伦,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平兴国中,补司天学生。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稍迁监丞,赐绯鱼,隶翰林天文院。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而序为之首,命知算造,又知监事。”

军队另有一套气象预报,《武经总要》中的《天地日月星辰风云气候之式占候诀》5 卷,就是古代军事气象的汇总。

对一时一地社会生产、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民间单纯、实用的气象预报。在前代丰厚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宋人已经掌握运用气象的基本规律,按当地具体情况预测天气,为农业、手工业生产、商业及出行、船舶航行提供了依据。

这些经验,多凝聚为谚语,可称之为气象谚语,既有短期,更多中长期气象预报,表现出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气象变化规律。正是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大大普及了民众 的气象知识和气象预报经验。

3、专门的气象预报图书

宋人的气象预报无疑是建立在前代总结的基础之上,有关气象及预报的图书。

除了王安礼等重修的北周庾季才《灵台秘苑》15 卷号称古代占候四大著作以及前言邢昺的《耒耜岁占》 外,南宋学者郑樵也曾系统地列出《占候风雨赋》《云气图》《气象图》等气象典籍目录17个。

《宋史》收录《云气测候赋》和《占候云赋式》等气象典籍目录26个。占候文献之多,足以说明当时占候术的兴盛。

4、准确的预报结果

历代积累的经验、技术和精密的设备,使宋代气象预报颇有成绩,有时相当准确。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十二月七日,太史局预报两天后有降雪,果然到了九日,一场大雪如期而至:“二年十二月丙 辰,大雨雪。前二日,太史言:月有苍白晕,西有黑气丈余,占云雨雪之象也。至是果验。 ”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四月六日,一场大约八级大风自西北袭来,刮的昏天黑地。“大风起西北,飞砂折木,昼晦数刻,命中使诣宫观建道场禳之”。显然是场沙尘暴。

这场大风早有预报。“四年二月,月犯箕。占曰:有大风。其年四月,西北大风起,飞沙折木,昼晦数刻。”根据天文变化,提前两个月预报一场大风,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