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仁化未来一周天气预报_仁化未来七天天气

如果这个中秋和十一,你还是没有什么出游,嫌吵嫌闹,那么你就不妨就来这个叫做扶溪镇的地方吧!这里旅游丰富,景色旖旎自然,空气也是十分的清新,而且没有那么的吵闹拥挤。

这个十一,你不妨就来看看这里吧!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这个扶溪镇有什么好看,好玩,好吃的吧!

扶溪镇天气

扶溪镇

在韶关市仁化县的东北部,存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这个小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民居住于,直到1500多年前的南齐年间,仁化县始建,扶溪镇便有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因为为人罕知,所以这里保留着原始的气息。

周围环境很纯洁,空气也很清新,扶溪镇山川秀美,人文古迹众多,民俗文化丰富,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走在扶溪镇上,不经意地,就会被特有的景点或文化所吸引。

蛇离梯田

位于扶溪镇蛇离村委会下俚社和苦竹坪,从高远处望去,仿佛镶刻于青山绿水之间,又享有“广东最美梯田”之称。

去梯田玩,最好的日子就是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端午前后,所有梯田犁耙后,映入眼帘的是由众多形状各异的“明镜”构成的绝美版画,让人心旷神怡,赞叹不已;

中秋节时,梯田的稼禾吐翠的时节,一片绿油油;国庆节时,是丰收的季节,是金黄的世界。黄绿相间的千层梯田,伴着浓雾或沐浴阳光时,犹如丹青绘彩,让人流连忘返。

(PS:每年天气情况不一,梯田的最佳观赏时间也不一样哦~)整个蛇离辖区有十一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是在梯田、竹海之中,稍大规模的梯田集中在苦竹坪和下里社,水泥路可通到村脚下。

最受追捧的是上、下俚社的梯田,唯美而秀气,尤其是下俚社的墨砚梯田,极具人文气息。

竹海

扶溪镇之所以隐藏的很隐秘主要还是因为它四面环山,是广东省的一个竹子种植示范基地,境内连绵起伏的山岭中,2万多亩竹林常年覆盖。登高远眺,重重叠叠的竹林映入眼帘。

内看整齐矗立,外看青绿相衬。要是你初春来此,还能看着许多的竹笋破土而出,十分的有生气。

仁化扶溪龙母庙

又名南台庙,建于唐高宗仪凤元年丙子岁(公元676年),距今已有1342年历史。是当地先民为纪念龙母的恩德所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风雨。整座建筑古色古香,斗拱飞檐,浑然一体,雄伟壮观。

南台庙建筑属于明清结构,分前殿、中殿、后殿三大部分。门前是开阔的稻田,夏日的稻田一片油绿,与白墙红柱绿瓦的南台庙相得益彰,飞檐翘角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煞是好看。

前殿牌楼结构由砖木建成,门前有两尊石狮,形态逼真。门左边有一捐赠修建的碑文。

双水塔

又称白塔,位于扶溪镇西北面3公里的水口村,塔为八角七层,高24米,等边宽4.75米,第一层门楣有红砂岩石刻横匾一块,楷体横刻“文光辉映”四个字。

塔内设穿墙,螺旋形步梯,可通至顶层。此塔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今保存完好,已纳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夏村

始建南宋年间,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

该村居住村民大都是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后代,村中有保存完好的尚忠门、光裕堂、赞诒堂、青砖砌龙虎照壁、司马第等古建筑,有大铜锣、镗鼓、舞龙、招龙、舞狮、花灯、闹春牛、八音、禾斋等民俗文化。

其中,每年农历六月初二的禾斋节民俗活动已在扶溪古夏传承了数百年,是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农作物丰收的盛大节日。

游玩推荐

扶溪镇出发-厚塘村的南台庙-邓氏祠堂—左龙村碉楼—拱桥

古夏古村—尚忠门—蛇离梯田—白石岭竹海

白石岭竹海—体验盘山公路—双水塔

美食推荐

扶溪板鸭的制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独特讲究的制作工序、加上自养鸭子的肉质鲜美,使得扶溪板鸭肉质细嫩,香味可口,肥瘦适宜,食而不腻,具有独特的风味。

扶溪镇地处山清水秀的盆地,昼夜温差大且无污染水源,所产的优质米,米质纯正、质粒完整、晶莹剔透、香味浓郁、口感极佳。

扶溪沙糖桔是当地柑桔主栽品种之一,扶溪沙糖桔外形圆润、色泽鲜红、果肉爽脆、汁多无渣、无核或少核,吃之清香可口、沁心润喉,口感细腻,实为极品。

扶溪出产的冬笋外形如黄金牛角般,特别惹人喜爱,壳薄而肉肥,色白而质嫩,鲜中带甜,清香松脆,其味特别鲜美,是笋类中的上品。

古夏村每年都会举行从明朝就开始盛行的禾斋节。每年的禾斋日,家家饮烟袅袅,户户糍粑飘香,并且古夏糍粑口感软、糯、香、甜,令人垂涎三尺!

“凤姐泡菜”为当地纯手工制作,入口爽脆,味道清香,咸淡适中,少许辣,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态,十分开胃!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日,是古夏禾斋日,至今已流传数百年。每年这时候,锣鼓喧天,唢呐嘹亮,十几人舞布龙和舞醒狮,中间抬着诸神,沿着禾斋节线路祈福。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古夏就有舞火狮头风俗。火狮用竹片扎成,外层用稻草和草席做成,舞狮时狮子全身插满香火。逢年过节,火狮挥舞,锣鼓喧天,祈盼给千家万户带来祥和平安。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社会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为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古夏李氏开始舞龙的历史。相传有一年古夏扎了条几百米的长龙,龙头到了石江头村,龙尾还在祠堂内。

扶溪古夏村早在清朝初期就有了八音。“八音”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一种民间器乐吹奏传统艺术,乐曲丰富,极具乡村韵味和地方特色,代代相传。如今已列为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扶溪镇出游Tips

乘车:

深圳坐高铁到韶关

韶关→仁化公交车(在火车站广场上车),仁化→扶溪

自驾:

1、广州出发→京珠高速→赣韶高速(周田/仁化/G106出口)→周田镇→G106→丹霞镇→S246→Y007→S342→扶溪镇

2、韶关出发→大学路→赣韶高速(周田/仁化/G106出口)→周田镇→G106→丹霞镇→S246→Y007→S342→扶溪镇

关于这个十一期,我们要怎么游玩这个扶溪镇,小编已经帮助大家整理好了旅游攻略,如果你没有什么,那么就参考小编整理的旅游路线吧!

广东省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寒冷**预警信号

含义:预计因冷空气侵袭,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10℃以上,或者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2℃以下。

防御指引:

1.关注寒冷天气最新消息和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寒冷通知。

2.注意做好防寒和防风工作,居民适时添衣保暖。

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预计因冷空气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5℃以下或者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0℃以下。

防御指引:

1.密切关注寒冷天气最新消息和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寒冷通知。

2.居民尤其是老、弱、病、幼、孕人群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3.取防寒救助措施,适时开放避寒场所。

4.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防风,对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农作物等取防寒措施。

5.高寒地区应当取防霜冻、冰冻措施。

寒冷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预计因冷空气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0℃以下或者日平均气温维持在5℃以下。

防御指引:

1.严密关注寒冷天气最新消息和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寒冷通知。

2.居民尤其是老、弱、病、幼、孕人群加强防寒保暖工作;。

3.取防寒救助措施,开放避寒场所。

4.农业、林业、水产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供电等单位应当取防寒防冻措施。

5.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应当做好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最新消息更新时间:2022年12月2日

韶关始兴县、仁化县、南雄市、乳源县、乐昌市气象台均发布寒冷橙色预警信号;浈江区、曲江区、武江区、新丰县、乳源县发布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广东省各地由于纬度、距海远近和地形的不同,各地气候有一定差异。首先,广东省年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从粤北平均气温 19℃升至西南雷州半岛的 23℃。从北至南各地平均气温分别为:韶关20.3℃,广州21.8℃,深圳22.4℃,湛江23.1℃。夏季广东各地都处于高温天气,7 月份平均气温都在 28℃~ 29℃左右,南北差异不大。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夏季风来自热带海洋,温暖湿润气流长驱直入,全省各地普遍多雨,很少酷热天气。按平均气温高于 22℃为夏天计算,西南部雷州半岛夏季长达 7 个月,往北夏季天数减少,珠江三角洲夏季 6 个月,粤北夏季有 5 个多月。1 月份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广东省内冬季气温差别较大,其规律仍是从北到南逐步升高。1 月份平均气温从粤北的 9℃逐步升高到雷州半岛的 16℃,南北相差 7℃。广东全省 1 月份气温大多数都在 10℃~ 20℃之间,一般来说温暖宜人,但每年有 5 ~ 6 次北方寒潮(24 小时内气温下降 10℃以上)侵入,影响全省大陆,所以广东冬天也偶有奇寒,有霜冻现象。寒潮从北至南逐步减少,极端低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北部连县极端低温为-8.9℃,韶关为- 4.3℃,广州为 0℃,深圳为 0.2℃,湛江为 2.8℃。英德以北山区霜冻期有 60 天以上,往南霜冻期逐步减少,英德以南至西江——清远——紫金一线之间,霜日约 30 天,南部沿海地区霜日一般只有 1 ~ 10 天,早上偶有轻霜。按每候(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0℃为冬天计算,广东没有气候学严格意义上的冬天。广东省各地热量分布也有所不同,年辐射平衡数值北部为 54 千卡 / 平方厘米,依次向南递增,达到 65 千卡 / 平方厘米。全省除粤北连山外,绝大部分地区日温≥ 10℃的连续积温都在 6000℃~ 8000℃以上,10℃的持续期一般超过 300 天。

由于受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地形多样、地势多变,产生了区域性小气候和垂直气候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增加,各种气候因素一般都呈规律性变化,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递减,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广东省北部山区各县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 ~ 0.72℃ /100 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气候上各地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山地小气候。高大的山脉往往是气团和锋面活动的障碍,在山脉的东南坡面往往为多雨区,而西北坡则为少雨区。另外,由于山脉的影响,在冬季由北向南入侵的冷空气受山地阻隔而下沉,使温度降低,在向南开口的盆地或倚北地形,冬季高峻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侵,夏季承接东南季风带来的丰富的热量和降水,因而这些地方往往形成温暖湿润、年变化较小的良好小气候。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南岭山地,向南逐渐降为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平原。广东的山地均属于中低山地,以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主,其次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相互形成弧形山地,只有少部分为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山脉。北部山地为南岭山地,东部山地大多由与海岸平行的山脉组成,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排开。丘陵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相连成片,是山地的延伸。盆谷地交错分布于山丘之间,多由地质构造凹陷和断裂经剥蚀和冲积而成,其走向往往与山地走向一致。较大的山间盆地主要有粤北的南雄、韶关、连州、星子、英德等盆地;粤东的灯塔、兴宁、梅县、五华等盆地;粤西的怀集、罗定、新兴、阳春等盆地。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江河的下游,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主要有位于东、北、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其地势低平宽广,水网密布;其次为韩江、榕江、练江下游的潮汕平原,还有粤西的鉴江平原和漠阳江平原。

从广东省的光热分布和地形走向可以看出,广东省光热随着地形的走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背风面到迎风面、从阳坡到阴坡,总体上具有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广东省光热自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至潮汕平原连线到西北的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水稻是广东省大宗粮食作物,也是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的基准作物。根据国家计算出的广东省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析广东省水稻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不难看出,自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至潮汕平原连线到西北的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其分布规律与广东省光热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韶关市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突高的小异常,也与韶关盆地小气候异常相吻合。

土地利用水平反映农用地潜力的发挥程度,由于不同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的最大产量不一样,虽然相同二级区内和最大产量水平相近的二级区间的土地利用系数的高低反映了指定作物产量水平的高低,但最大产量水平差异较大的二级区之间的土地利用系数的高低仅反映各地农用地潜力的发挥程度。从广东省二级区最大产量及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可以看出,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地区水稻的土壤生产潜力最大,接近 700 千克 / 亩;其他二级区之间相差不大,在 630 千克 / 亩左右。考虑到冬种作物,潮汕平原的冬甘薯的最大产量远远高于其他二级区,造成潮汕平原水田粮食作物的最大产量高居省内首位。

广东省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70% 左右,水稻是全省的大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的80% 以上;旱地仅占 27% 左右,主要分布在湛江和清远,其他零星分布在省内各地。因此,水田利用水平的分布规律基本代表广东省农用地利用水平的分布规律。纵览广东省水田利用系数等值区表,可看出全省水田利用水平有以下分布规律:

(1)粤北二级区(除部分石灰岩地区)、粤中南二级区、粤西南二级区以及粤东沿海二级区的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成熟,经营管理水平高,投入高,作物单产水平高,水稻平均单产可达 440 千克/亩左右,土地利用水平居全省中上水平。其中,高州市、信宜市、南雄市、仁化县、梅县、梅江区、兴宁市水稻平均单产达 550 千克/亩以上,综合土地利用系数大于 0.75,是广东省高产、稳产地区。

(2)潮汕平原二级区平原由韩江、榕江、练江下游冲积而成,是省内第二大平原,区内除惠来外,农业生产集约程度高,水稻平均单产 480 千克/亩左右,其中,揭阳的榕城、揭东、潮州的潮安水稻单产大于 500 千克/亩,是省内著名的农业高产区。但是由于该二级区水旱作物的最大产量位于全省之首,导致该区的土地利用水平仅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3)雷州半岛地区(湛江地区)、石灰岩地区(英德、连山、乐昌、乳源县、清新北部等)以及部分山区县(大埔、陆河、揭西等)由于水源缺乏或土壤条件较差,受土壤条件和水利设施不足的限制,土地利用水平低下,水稻平均单产仅 360 千克/亩左右。尽管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光热条件最好的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大,但因降水少、蒸发大、水源缺乏,水稻产量水平低下。

(4)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虽然地处广东省最大的河流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成熟,历史上曾是广东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但近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该地区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受比较利益的影响,农民粮食作物种植粗放,水田基本不冬种,土地利用水平偏低,水稻平均单产水平只有 360 千克/亩左右。

(5)佛冈、清远、清新、龙门、五华、丰顺等处于粤北和粤中南两个二级区的过渡区,划为粤中南二级区。由于两个二级区熟制和最大产量不同,粤北水田为两熟,粤中南为三熟,造成虽然与相邻的县(区)水稻产量水平相差不大,但却处于相邻的两个等值区。

农用地经济系数反映农用地生产经济效益水平,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效果评价。农用地产量高,效益不一定高。因此,农用土地经济系数与农用地质量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呈正相关关系。水田经济系数的分布规律基本代表广东省农用地生产的经济效益水平分布规律。广东省水稻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两大部分组成,物质费用主要包括秧苗、农家肥、化肥、农膜、农药、畜力、机械作业、排灌、折旧、小农具购置修理和其他费用,根据广东省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对分布在全省上千个农户多年的调查数据,常规水稻的物质费用平均在 170 元 / 亩左右,各地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用工作价取决于用工量和劳动日工价,全省劳动日工价平均为 18 元左右,地区劳动日工价介于 14 ~ 28 元;用工量平均 12 个左右,各地用工量在 6 ~ 18个之间变化。全省常规水稻平均生产成本为 380 元 / 亩左右,珠江三角洲二级区由于用工量少,生产成本为 360 元 / 亩左右;粤东沿海二级区平均为 365 元 / 亩左右;粤西南二级区平均为 390元 / 亩左右;潮汕平原二级区平均为 400 元 / 亩左右;粤北、粤中南、雷州半岛二级区平均为410 元 / 亩左右。综合全省水稻产量和投入水平,可看出全省水田生产效益水平有以下分布规律:广东省北部土地经济系数普遍较高,基本在 0.6 以上;中部和南部地区土地经济系数普遍较低,基本在 0.6 以下。粤北二级区经济水平不太发达,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整体投入、产出水平都较高,经济系数基本处于 0.6 以上。其中,连南、蕉岭、兴宁、梅县、龙川、翁源、梅江区、南雄等地的经济系数达 0.7 以上。粤中部和南部地区,除高州、信宜、高要、揭东、揭阳、番禺、封开、阳西、雷州、徐闻、海丰等地因为产量高或成本较低等原因经济系数大于 0.6 外,其余地区经济系数基本小于 0.6,部分还不到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