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到了冬天有暖炕,南方人到冬天是怎么过的?
2.100℃和零下100℃,哪个更可怕?极寒和极热,人类更容易适应哪种?
3.关于未来如何更好的应对极端天气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是否能够存活下来?
5.科学家预测小冰期即将到来,或导致全球降温,人类该如何应对?
北方到了冬天有暖炕,南方人到冬天是怎么过的?
南方在冬天让人觉得很冷,不仅跟温度也跟湿度有关。潮湿时觉得刺骨的冷,有人说,干燥时零下20度也比潮湿的20度感觉暖和。
南方没有暖气,开空调取暖就挺好,室外没有低到空调需要除霜。空调的功能就包括制冷、制热和除湿,而且制热比制冷还要省电。我家的立式空调其能效标志上注明,制冷季节耗电量1288,制热是829,要低接近一小半,开一个月电费也就不到200,一个冬天也就600块。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研究思想史的哲学教授说,人类真的在进化吗?你要怀疑一下:为什么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抗冻了?只能说,人一有钱就变得娇贵了。人类的抗寒能力其实是在进化。
河森堡在《进击的智人》一书中说,南京直立人有着相对高耸的鼻子,据一些人类学家推测,这种高耸的鼻子很可能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因为鼻子越高耸,鼻腔的空间越大,外部干冷的空气可以和鼻粘膜以及鼻腔中的血管充分接触,使得空气在进入肺部以前,首先被加热、加温,这样便不会伤害到肺部。鼻子和气候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依然有所反映,俄罗斯人的鼻子和马来西亚人的鼻子看起来明显不同。
抗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穿衣服。人类最早穿的是兽皮,听上去很高级,但又臭又脏,还不合身。大约18万年前,地球的气候开始逐渐变冷,这对于当时已经褪了体毛的智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成为古人类开始穿衣服的强烈动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傍晚,几个智人手持长矛,顶着漫天风雪挺进,他们对暴露在极寒的天气之中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再次折叠了时间,将其他物种要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才能演化出的厚厚皮毛剥取下来,直接披在了自己的身上。只不过他们一边在风雪中挺进,一边忍不住用手在身上挠痒痒,因为衣服里有虱子吸他们的血。
保暖的几个误区:
1. 喝热饮能让你变得暖和吗?
咖啡,热茶,热巧克力,高乐高,喝了之后甚至会让你变冷,因为喝下热饮时,舌头上的接收器会告诉大脑,这里变热了,大脑就会启动机制,帮助身体降温,也就是流汗。
2. 天冷你需要帽子,因为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流失的?
有人说身体50%到70%的热量都是从头部流失的。但热量流失跟暴露的皮肤多少有关,而不是跟暴露哪个部位有关。头部只占身体热量流失的10%。盖住口鼻确实有好处,让吸入的空气变热,肺部就不需要给空气加热了。
3. 不要穿得太笨重
如果穿得太笨重,压力大到会影响血液循环。不要穿好几层袜子,那样的话鞋或靴子太紧,会限制血液流动。一双吸湿排汗的羊毛袜胜过两双棉袜。
100℃和零下100℃,哪个更可怕?极寒和极热,人类更容易适应哪种?
我们来说一下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几大要素,水、阳光、空气,如果出现零上100度或者零下100度,人类所必须的几大要素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太可怕了!如果你真的坚持比较,零下100度就有点可怕了。人是恒温动物,对温度极为敏感。所谓恒温动物,是指它的体温恒定,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反,嗜热动物的体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烈日炎炎,酷热难耐
一般来说,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如青蛙、蜥蜴、海龟、鳄鱼、蛇等。
如果真的发生零下100度,地球上的水将被冻结,地球上将没有流动的水,地球上的环境将类似于火星(火星表面温度约为零下63度),地球上将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它们将被冻结。在冬天,大多数动植物将处于休眠状态。因为动植物不生长,地球上就不会有“食物”的生长。即使人类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环境得到解决,它们最终也会因为食物链的断裂而饿死。
事实上,地球不需要脱离轨道就能出现东西半球的温差达到两百度的情况,只要地球的大气层变得足够稀薄,这可以参考一下月球的情况。月球上几乎是真空的,它的昼夜温差可达300度。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零上100度,还是零下100度,对于人类来说都是足够致命的。一般而言,温度超过45度之后,人类将无法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生存,人体内的蛋白质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最终引发脑死亡。
但在极度干燥的环境下,人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承受100度的气温,估计为半小时。如果环境换成液体,比如水,人体就无法承受了。不过,地球上有一些嗜极生物可以承受极端高温,例如,水熊虫通过蛰伏可以在150的高温中生存下去。
关于未来如何更好的应对极端天气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可以回顾下近期最广为人知的恶劣天气新闻发生在美国德州的那场暴雪。谁能想到,在北美的南方,居然会有如此严重的雪灾,这样的极寒危机让德克萨斯人陷入
了惶惶不安。
暴雪刺骨冰寒,然而,它其实和我们最近十几年说烂了的“全球变暖”是一回事。冷暖当然不能混
为一谈,不过 “全球变暖”本来就不是个准确的说法。全球气温确实是总体上升温
的,但对某个地区的某个时间段而言,它更表现为气候的极端化有的地区降水异常增多带来洪
涝灾害;有的地区冬季极寒气象增多影响生产生活;还有的地区荒漠出现降雨,而原本风调雨水的
地方则开始干旱;有的地方夏季更干燥少雨山火频发,还有的地方则因为厄尔尼诺现象 狂风连
连诸此种种,对生活在那里的人的影响要远比一句轻描淡写的“全球变暖”深刻的多,而在经
历这些极端气候之后。
一、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气候变化可不是只有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的沿海地区
才需要面对的,它的威胁也不是“夏天开空调”就能抵消的。
气候变化是怎么产生的?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尽管早在代就已经有人提出当前的气候
变化很可能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但科学嘛,总是要讲个证据,解决问题,也需要有科学的方
法。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联合组建了一个间气候
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既然全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不得不立刻着手
面对、解决的问题,那么就由IPCC来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未来的解决之道吧。?
二、每隔几年,IPCC就会组织全世界最顶尖的学者分成3个小组共同编写一部《评估报告》,其中第1小
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气候变化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和人类活动到底有什么关系?第一
次评估报告认为,最近一百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波动共同导致的;第二次
评估报告进一步发现,人类活动带来的气候变化因素越来越明显;评估报告几乎断言。
气候变化几乎不可能完全是自然因素产生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有90%的
把握可以认为是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 增多导致了气候变化;而这一概率在最新一轮的评估中
已经进一步推高到95%。时至今日,我们几乎已经可以断言,全球气候变化,确实是我们自己造成
的。 和地球相比,人只是一种渺小的生物而已,如此微小的生物怎么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呢?,在很
多认为气候变化阴谋论的论点里,你都不难发现这样的质疑。
三、当气候变化如此剧烈时,以往的“刹车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失控的战车跨过一个坡顶,事态就
会沿着陡坡愈演愈烈在许多海床 的底部,以固态的形式封存着大量的可燃冰 ,而禁锢它们的
枷锁正是海底的高压和低温,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大气,随之而来的极端气象也让海洋发烧,如果
越过了关键的节点,海底可燃冰就可能迅速解体,海量的温室气体甲烷将不受控的冲进大气圈,在
巴比伦海的海底,我们就能找到许多曾经崩裂的可燃冰的痕迹。
极地和高原上冻结了几万年的永冻
土里,也封存了许多有机碳 ,而当西伯利亚的道路维修人员为因永冻土融化而产生的道路病害苦
恼不已时,我们也常常忽略了掩埋在土层表面下的1.4-1.6万亿吨有机碳将会带来的更严峻的危害。
地球当然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我们没有。地球或许不需要拯救,可我们必须拯救自己。
按照IPCC专家组的估算,如果全球平均气温达到2℃的节点,就很可能给全球季风、降水、洋
流等带来突变性影响,2℃也成为我们必须死守的气候变化翻转点,如果有可能,最好控制在最好是
控制在1.5℃以内。
四、但要将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在2℃/1.5℃以内可并不容易,要达到2℃的目标,全世
界必须在2070年之前实现碳的净0排放,也就是排放到大气中的碳和从大气中收集固定的碳同样
多,而后者则要求在2050年实现这一目标。
怎么实现碳的净0排放呢?简单逻辑就是节源、开流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以及想方设法固定大
气中的碳。前者需要我们改进自己的能源结构,大刀阔斧的减少对能释放碳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后
者则要求我们尽可能的推广使用固定回收碳的碳捕捉技术。?
为了达到碳净0排放,许多国家都在从减少碳排放领域做着努力,比如大力发展环保能源(光伏、潮
汐、风能)和新型发电方式(核聚变等),这都是为了减少发电行业对煤炭的依赖;大力推进电动
汽车普及,大规模建设公共交通,这都是为了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五、但显然,这样的减排或许可以降低碳排放的规模,却绝不可能实现0排放,目前的碳捕捉技术还在发
展阶段,还并不成熟,想要实现碳净0排放还有一个缺口。
的是,固定碳这件事不光是我们在做,还记得我讲的第一则故事吗?它的主角那些植物
们,还在一刻不停的固定着大气中的碳。我们可以自己植树造林,这就相当于抵消了我们自己排放
的一部分碳;经济发达地区也可以出钱来购买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的植物固定碳的份额(也就是碳汇 ),这也相当于抵消了一部分碳排放;更有甚者,我们还可以可持续的使用木制品,来增加固
定碳的总量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是否能够存活下来?
太阳可以说是地球的生命的源泉。没有了太阳,地球就会变成一个死星。在《流浪地球》中,人类就让整个地球作为一个飞船直接去找另一个太阳。
没有了太阳,人类都面临哪些问题呢?
一、食物短缺
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的,没有了光,全部的农作物将无法正常生长。有人可能会想用人造的光不就成了吗?就算是没有了太阳,但在温室之中,有灯,不也一样可以生长么。但是这个需要持久并且是庞大的能量源供应。
二、极寒的天气
在地球上的物种的灭绝中就有冰河时期,而如果没有太阳的照射,地球的温度将骤降,一下子降到了零下200度。这样的极寒天气对人类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虽然说,地球在地质历史时期,多次被厚厚的冰层包裹,而很多生物可以躲过浩劫。但这次是完全不同,因为之前尽管有冰层包裹,但那时候还是有太阳的照射,温度上不会太低。而如果没有太阳,就只是海洋表面结一层厚冰这么简单,到时候整个地球的海洋都会完完全全地结成冰。
那地热呢, 不是还有地热么,怎么就一下子完全结冰呢,地核的温度可是有5000摄氏度的呀?越靠近地核确实会越热,可是由于地表离地核太过于遥远了,好几千公里了,所以传到地表的热量是微乎其微的,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
三、缺氧
其实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相关,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很多气体都液化或者是固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任何的气体都会有一个液化或固化的温度,就跟水的三态一样。氧气的液化温度是-183度。氧气在标准状态下,在温度为-183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即液化;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即固化。先不论没有了太阳,地球上的空气成分有没有变化,单单是氧气的液化或固化就让空气中没有氧气。
其实不但是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早早就固化了,二氧化碳在常压下不经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温度为-78.3度。就是说,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大气层就没了,没有了空气,人类已经不能生存了。
科学家预测小冰期即将到来,或导致全球降温,人类该如何应对?
地球即将进入小冰期?
英国天文学会发布了一则报告,报告中指出,太阳活动的第25个周期峰值在2022年,之后太阳活动会下降60%,接近地球历史上1645年小冰期时的状态,地球有可能进入小冰期。
英国天文学会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其实是基于以往的观测以及模型判断。天文学家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了太阳活动周期是10-12年左右,大约每11年太阳就会发出强烈的太阳风,此时将会引起地球磁暴现象。但造成太阳活动周期的原因,现在还不知道。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蒙德极小期,在19世纪时,科学家们对以往观测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德国天文学家斯玻勒研究太阳黑子变化时发现,在1645年到1715年间,几乎没有太阳黑子。后来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总结了它的发现,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也被称为“蒙德极小期”。
科学家们根据这个思路,建立了太阳数据模型,在以往的数据观测中,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以上,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模型预测未来的能力极高。
根据该模型,科学家们预测了太阳未来的活动,结果发现在2022年时太阳活动将达到峰值,之后会降低,直到下一个峰值的到来。
在这两个峰值之间,地球或许会迎来小冰河期。
太阳黑子会引起地球降温吗?
虽然英国天文学根据历史总结出了规律:当太阳黑子减少时,地球就会降温。但其实太阳黑子和降温之间并不是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能够影响地球环境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地球增温。
以温室气体为例,当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较低时,此时太阳光子经过地球的反射后,有一部分会被反射到宇宙中,此时地球很难升温。当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较多时,那么温室气体会阻碍太阳光子的反射,导致地球增温。
除此之外,冰川也会影响地球温度变化。我们知道,冰川中含有大量温室气体,比如:甲烷,这种气体的保温性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而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下,甲烷会以甲烷冰的形式储存在冰川中。
一旦冰川融化,那么甲烷就会被释放出来,导致地球进一步增温。
冰川面积的减少,也会导致地球升温,这是因为冰川能够将太阳光子反射出地表,其反射率达到了50%以上,在极地地区的反射率达到了85%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极地地区温度较低的原因。
最近这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层中,除此之外人类还砍伐了许多森林,使得森林无法消化较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全球变暖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这意味着,即使英国天文学会预测的结果准确,太阳黑子会减少,但地球温度也不一定会降低,主要还是看是哪种因素对地球温度的影响更深。
小冰河期对人类的影响
如果小冰河期真的来临了会怎么办?
其实小冰河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地球历史上曾经经历过许多次小冰河期,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要数“明清小冰期”。
在1550年到1851年间,我国发生了大规模极寒天气,极端寒冷的天气造成了农业减产,使得我国境内爆发了能源危机。
由于这场降温是全球性的,并且越是高纬度地区,降温的幅度越多,农作物受灾的情况越严重,以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出现了严重的能量危机。
为了寻求生存,北方的游牧民族取南下的措施,而明朝境内,又因为农民受灾严重而出现农民起义等,明朝就在这场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灭亡了。
虽然小冰河期在历史上曾经改变过世界格局,但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应对小冰河期的到来。
比如:如果我们预测的足够准确,那么我们可以提前种植耐寒性农作物,建设温室大棚等措施来应对降温危机。
总结
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有很多,太阳黑子只是其中一个,地球温度究竟是升温还是降温,其实不仅取决于太阳黑子变化,还取决于地球上冰川面积的多寡、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人类的行为活动,以及太阳系的运行轨道等众多因素。
即使未来小冰河期真的到来,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大大减缓环境对人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