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产5月-9月中国发生的大事

2.初一上的地理复习资料!!!!急急急

3.尼泊尔拒绝限制尼泊尔废除

4.台湾雨季是什么时候

5.想知道关于cocos(keeling) island的所有信息:位置·人口·环境·文化·艺术·经济···{谢谢帮助

6.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预报之最

7.去国外旅游需要什么手续呢?

8.谁能给我5条重要时事新闻吗?谢谢!

9.近期(近几年都行)关于气候时事新闻

2006年产5月-9月中国发生的大事

氯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_斯里兰卡9月天气预报

[1][新闻前线] 黄金周首日发生两起轻型飞机坠落事故 2死4伤 2006-05-01 23:35

[2][新闻前线] 专家指京沪粤列中国区域竞争力总水平前三名 2006-05-01 23:27

[3][新闻前线] 涉嫌破坏铁路妄图颠覆列车的嫌犯吴国昌被抓获 2006-05-01 23:18

[4][新闻前线] 陕西镇安金矿尾矿库发生溃坝17人失踪5人受伤 2006-05-01 23:13

[5][新闻前线] 黄金周首日全国共接报特大交通事故2起13死 2006-05-01 23:10

[6][新闻前线] 唐家璇会见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 2006-05-01 23:05

[7][新闻前线] 深圳人民医院吸取“诸少侠事件”教训积极整改 2006-05-01 23:02

[8][新闻前线] 马六甲海峡1油轮爆炸4中国籍人员死亡 2006-05-01 22:55

[9][体育节拍] 世乒赛历届男团冠军 中国队15次捧得斯维思林杯 2006-05-01 22:32

[10][新闻前线] 专题2006“五一”黄金周 更多 2006-05-01 22:11

[11][新闻前线] 专题2006“五一”黄金周 更多 2006-05-01 22:11

[12][新闻前线] 广西钦州特大凶杀案已致6人死亡凶犯被逮捕 2006-05-01 21:18

[13][体育节拍] 世乒赛-中国男队三连冠 第15次捧得斯维思林杯 2006-05-01 21:09

[14][新闻前线] 劳动节里的劳动者(组图) 2006-05-01 21:02

[15][体育节拍] 第25届职工长跑鸣枪 千余职工长跑健身(组图) 2006-05-01 20:54

[16][新闻前线] 缤纷“五一”美景靓津城(图) 2006-05-01 20:49

[17][新闻前线] 天津寻亲团宜兴寻亲 上千人会聚官林镇 2006-05-01 20:49

[18][新闻前线] 上季度受理投诉759件手机平板电视成热点 2006-05-01 20:38

[19][新闻前线] 武警换装:今年重点研制警官礼服和反恐作战服 2006-05-01 20:31

[20][新闻前线] 云南迪庆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交通事故 6名游客亡 2006-05-01 20:24

[21][新闻前线] 安监总局通报陕西子长矿难:瓦斯检查员提前升井 2006-05-01 20:24

[22][新闻前线] 武警部队“五一”正式换新装 2006-05-01 20:01

[23][新闻前线] 总政学习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05-01 19:52

[24][新闻前线] 总理和首钢工人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2006-05-01 19:52

[25][新闻前线] 2006年“五一”黄金周假日旅游信息通报(第1号) 2006-05-01 19:30

[26][新闻前线] 2006黄金周天津旅游综述1号:缤纷海河展新姿 2006-05-01 19:30

[27][新闻前线] 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完成 2006-05-01 19:07

[28][新闻前线] 日本中部地区发生雪崩 3人死亡2人获救 2006-05-01 19:07

[29][新闻前线] 评论:二元钱“买”值日 如今的孩子不会劳动了 2006-05-01 19:05

[30][新闻前线] 温家宝批示要求全力抢救陕西爆炸煤矿井下矿工 2006-05-01 18:43

[31][新闻前线] 天安门广场1日上午1分钟播出6条寻人信息 2006-05-01 18:20

[32][新闻前线] 且观小泉执政五年 2006-05-01 18:20

[33][新闻前线] 汕头中院一审宣判:劫杀老板阿星被判死缓 2006-05-01 18:14

[34][新闻前线] 滨海新区50年间的“五一”劳动节的变迁 2006-05-01 18:14

[35][新闻前线] 陕西瓦窑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升至30人 2006-05-01 17:59

[36][新闻前线] 李盛霖: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百姓出行安全 2006-05-01 17:59

[37][新闻前线] 中国渔船遭外国船只枪击:受伤渔民已获妥善救治 2006-05-01 17:59

[38][新闻前线] 中国渔政紧急救援遭外国船只枪击中国渔船(图) 2006-05-01 17:53

[39][新闻前线] 中国渔船南沙遭外国船只枪击抢劫 四名渔民遇难 2006-05-01 17:41

[40][新闻前线] 会见王金平称不希望把台湾带到战争边缘 2006-05-01 17:38

[41][新闻前线] 评论:“我崇拜‘五一’出去旅游的人” 2006-05-01 17:38

[42][新闻前线] 农业部高官强调须深化对生物灾害防控规律认识 2006-05-01 17:38

[43][新闻前线] 评论:依法办事 人人有责 2006-05-01 17:20

[44][新闻前线] 天津市委机关举办迎“五一”书画摄影展 2006-05-01 16:59

[45][新闻前线] 舞台永远属于你 --“再就业颂歌”文艺演出侧记 2006-05-01 16:56

[46][新闻前线] 天津市高速公路客服中心开通黄金周咨询电话 2006-05-01 16:32

[47][新闻前线] 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人员近70万 农民工占大多数 2006-05-01 16:17

[48][新闻前线] 用10年时间培养出一代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2006-05-01 16:16

[49][新闻前线] 手机发明者是位美女?(图) 2006-05-01 16:16

[50][新闻前线] “五一”来临 滨海国际机场客流激增 2006-05-01 16:11

[51][新闻前线] 调研报告:农民工已成为促进改革的推动力 2006-05-01 16:07

[52][新闻前线] 调研报告:农民进城打工有利社会稳定发展 2006-05-01 16:06

[53][新闻前线] 调研报告建议降农民工维权司法“门槛” 2006-05-01 16:05

[54][新闻前线] 自驾郊游路上稳住 交管部门提醒出行前提前准备 2006-05-01 16:03

[55][体育节拍] 北方网友:致心目中真正的男人——泰达将士 2006-05-01 15:59

[56][新闻前线] 七台河矿难调查领导小组听取事故汇报 2006-05-01 15:58

[57][体育节拍] 许绍发:男团决赛力荐陈玘 马龙基本无缘上场 2006-05-01 15:48

[58][体育节拍] 19冠加身破邓亚萍纪录 王楠全满贯再书惊人一笔 2006-05-01 15:43

[59][体育节拍] 综述:两原因让中国女乒优势扩大 亚洲主宰世界 2006-05-01 15:43

[60][体育节拍] 世乒赛中国女团七连冠 中国代表团其乐融融 2006-05-01 15:39

[61][体育节拍] 世乒赛中国女团七连冠 中国将帅共捧金杯 2006-05-01 15:39

[62][体育节拍] 世乒赛中国女队七连冠 队员教练高举考比伦杯 2006-05-01 15:39

[63][体育节拍] 世乒赛中国女子团体七连冠 郭跃竭尽全力 2006-05-01 15:39

[64][体育节拍] 世乒赛决赛中国胜中国香港 王楠大姐风范 2006-05-01 15:39

[65][体育节拍] 世乒赛决赛中国胜中国香港 张怡宁充满杀气 2006-05-01 15:39

[66][新闻前线] 时代杂志选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温家宝入选 2006-05-01 15:30

[67][新闻前线] 专题关注韩日独岛(竹岛)之争 更多 2006-05-01 15:27

[68][新闻前线] 专题关注韩日独岛(竹岛)之争 更多 2006-05-01 15:27

[69][新闻前线] 海河岸边转半天没“收获”“老护河”心里乐 2006-05-01 15:22

[70][新闻前线] 韩日岛屿之争谈判 韩国拂袖去日本终服软 2006-05-01 15:18

[71][新闻前线] 劳动者的节日 农民工终将不缺席 2006-05-01 15:18

[72][时代财经] 我国立法鼓励风险投资 明确法人可以参与合伙 2006-05-01 15:07

[73][时代财经] 数百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 隆胸水凝胶全面叫停 2006-05-01 15:07

[74][新闻前线] 黄金周观天象自成一乐 天公“出色表演” 2006-05-01 15:03

[75][新闻前线] 公益黄金周献血也快乐 市民爱心宣传义务奉献 2006-05-01 15:03

[76][新闻前线] 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5月1日) 2006-05-01 14:52

[77][新闻前线] 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5月1日) 2006-05-01 14:48

[78][新闻前线] 新农村观察:村里有了监委会 农民的“纪检委” 2006-05-01 14:40

[79][新闻前线] 印控克什米尔22名印度教徒被杀5人受伤 2006-05-01 14:40

[80][新闻前线] 金街旅游购物文化节开幕 购物人流大增(图) 2006-05-01 14:34

[81][新闻前线] 我国江南华南将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暴雨 2006-05-01 14:31

[82][新闻前线] 包工头先付薪后下毒手 农民工安全引起社会关注 2006-05-01 14:31

[83][新闻前线] 世界首位“换脸”人彻底感觉到“新颜” 2006-05-01 14:31

[84][新闻前线] 斯里兰卡东北部发生一起地雷爆炸事件 4人死亡 2006-05-01 14:31

[85][新闻前线] “五一”黄金周 公园场馆好戏连连 2006-05-01 14:29

[86][体育节拍] 埃里克森对鲁尼保证 即使没恢复也带你去世界杯 2006-05-01 14:25

[87][体育节拍] 切尔西卫冕背后暗存几大问题:后防线面临重组 2006-05-01 14:25

[88][体育节拍] 34岁鲁伊仍创意甲之最 最后的舞步梦回欧洲之巅 2006-05-01 14:21

[89][体育节拍] 安帅宣布绝对主力将告别 米兰争议人物其实难替 2006-05-01 14:21

[90][体育节拍] 800万先生逆转米兰计划 苦寻多年强援竟在眼前 2006-05-01 14:21

[91][新闻前线] 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模游览海河名桥(图) 2006-05-01 14:18

[92][体育节拍] 邵佳一回归本人意愿成关键 国安表态一年后再谈 2006-05-01 14:15

[93][体育节拍] 徐亮道出辽足未赢关键 后防多面手直言已尽全力 2006-05-01 14:15

[94][体育节拍] 战术先进白卷命运依旧 申花豪华外套下难掩鄙陋 2006-05-01 14:15

[95][社区] 世界厕所组 2006-05-01 14:11

[96][社区] 连津恩仇 无关道德 2006-05-01 14:11

[97][社区] 纽约百姓生活照片 2006-05-01 14:11

[98][社区] 梦断苹果园 2006-05-01 14:11

[99][体育节拍] 泰达VS实德 比赛被迫中断 2006-05-01 14:03

[100][体育节拍] 泰达VS实德 佐里奇攻入一球 2006-05-01 14:03

[101][体育节拍] 泰达VS实德 罪魁祸首扬科维奇 2006-05-01 14:03

[102][体育节拍] 泰达VS实德 刘春明冲冠一怒 2006-05-01 14:03

[103][新闻前线] 婚宴喜宴多 美食套餐多 住店客人多 2006-05-01 14:00

[104][新闻前线] 驻日美军部署整编最终协议将签署 显日亚太野心 2006-05-01 13:59

[105][新闻前线] 日本右翼杂志抛怪论:中国不久将吞并日本 2006-05-01 13:59

[106][新闻前线] 报告称76%农民工节假日上班无加班费 2006-05-01 13:59

[107][新闻前线] 黄金周出行帷幕拉开 天津站两日上下旅客18万 2006-05-01 13:52

[108][新闻前线] 乞丐南京路“打劫”行人 路人掏钱才罢休(图) 2006-05-01 13:39

[109][体育节拍] 刘云飞受伤王珂脑震荡 申花残阵出征越南战亚冠 2006-05-01 13:22

[110][新闻前线] 天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者大联欢 2006-05-01 13:20

[111][新闻前线] 天津市新型工业化指标 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图) 2006-05-01 13:20

[112][体育节拍] 泰达将与实德斗争到底 绝对不向低素质球队低头 2006-05-01 13:16

[113][新闻前线] 新疆“东大门”哈密地区发现大型玛瑙山群 2006-05-01 13:10

[114][新闻前线] 各地海关在进出口环节查获多起侵犯知识产权案 2006-05-01 13:10

[115][体育节拍] 奥里欧表现再度受到质疑 新外援将火速签约泰达 2006-05-01 13:09

[116][体育节拍] 泰达众将“口诛”扬科维奇 此人早已臭名昭著 2006-05-01 13:09

[117][体育节拍] 愤怒泰达选择不再沉默 提出上诉等待足协处理 2006-05-01 13:09

[118][新闻前线] 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品种1日起正式扩大到22种 2006-05-01 12:57

[119][新闻前线] 18名农民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扫描 2006-05-01 12:57

[120][新闻前线] 智利北部科皮亚波地区发生6.4级地震 2006-05-01 12:57

[121][新闻前线] 广州新电视塔开建高610米将成世界第一 2006-05-01 12:48

[122][新闻前线] 纽约一座大楼发生火灾 2006-05-01 12:48

[123][新闻前线] 美日安全磋商 将就驻日美军整编达成最终协议 2006-05-01 12:48

[124][新闻前线] 韩国执政党党首一日视察独岛 称将不惜代价保护 2006-05-01 12:48

[125][新闻前线] 布莱尔:性丑闻不是大问题 副首相不必因此辞职 2006-05-01 12:48

[126][新闻前线] 评论:最博大的节日 2006-05-01 12:19

[127][新闻前线] 赖斯称美或撇开联合国制裁伊朗 伊重申绝不屈服 2006-05-01 12:19

[128][新闻前线] 韩国高官谴责美政府朝鲜人权问题特使干涉内政 2006-05-01 12:19

[129][新闻前线] 天津市掀起向孔祥瑞同志学习热潮 2006-05-01 12:14

[130][新闻前线] 胡锦涛总书记访问肯尼亚亲切接见天津教师 2006-05-01 12:09

[131][新闻前线] 网络万人追杀 “铜须门”事件真实性受质疑 2006-05-01 12:04

[132][新闻前线] 中国渔船在南沙遭外国船只枪击抢劫4名渔民遇难 2006-05-01 12:04

[133][新闻前线] 反对派抗议 执政者强硬 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堪忧 2006-05-01 12:04

[134][新闻前线] 评论: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依法办事 2006-05-01 11:51

[135][新闻前线] 沙尘狂卷天昏地暗 天津市气象台急发沙尘暴预警 2006-05-01 11:27

[136][新闻前线] 房交会售房933套 二手房成交量最大 2006-05-01 11:07

[137][新闻前线] “五一”出行旅客需防“五种骗术” 2006-05-01 10:48

[138][新闻前线] 拉货车侧翻压塌电话亭 没有人员伤亡(图) 2006-05-01 10:46

[139][新闻前线] 湖南学校食物中毒人数5年内高达3722人 2006-05-01 10:44

[140][新闻前线] 物以稀为贵 小人书“身价百倍” 2006-05-01 10:43

[141][新闻前线] 谁家骆驼自个儿遛红旗南路 众人围观交通堵塞 2006-05-01 10:35

[142][新闻前线] “车托”长途汽车站抢客 站内站外四处“攻击” 2006-05-01 10:30

[143][新闻前线] 出境游市民刷卡更合适 额度放宽出境仍有限制 2006-05-01 10:26

[144][新闻前线] 20080808吉祥手机号流拍 举办者称重新接着拍 2006-05-01 10:20

[145][新闻前线] 北京市建委查处通州摇号事件 责令停止违规销售 2006-05-01 10:17

[146][新闻前线] 900个便衣小分队节前上岗 持有电台重拳出击 2006-05-01 10:09

[147][新闻前线] 婚介所管理呈“真空地带”虚假广告宣传大变脸 2006-05-01 10:06

[148][新闻前线] 老人买二手房“门槛”高 价格太高楼层不便 2006-05-01 10:00

[149][新闻前线] 犹太兄弟偕夫人昨日到津 计划游遍中国名胜(图) 2006-05-01 09:54

[150][新闻前线] 今日扬沙天气逐渐消失 晚上最低气温可达11℃ 2006-05-01 09:49

[151][新闻前线] 外来务工者游海河6座新桥 “五一”期间亮相 2006-05-01 09:45

[152][新闻前线] 超女主办方开会检讨 自发提出整改自律3原则 2006-05-01 09:44

[153][新闻前线] 劳模住房难租房给补贴 申请须具备五条件 2006-05-01 09:40

[154][新闻前线] 伊拉克国防部:伊朗军队曾炮击并进入伊拉克领土 2006-05-01 09:36

[155][新闻前线] 萨达姆长女:收到什叶派武装分子威胁信要她闭嘴 2006-05-01 09:36

[156][新闻前线] 两千万株花卉争奇斗妍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2006-05-01 09:31

[157][新闻前线] 天津市再就业表彰活动反响强烈 人生舞台展风采 2006-05-01 09:29

[158][新闻前线] 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出台 每千瓦时涨2.52分 2006-05-01 09:26

[159][新闻前线] 刚果(金)总统选举推迟至7月30日 2006-05-01 09:26

[160][新闻前线] 巴拉圭要求台当局援助2.2亿美元偿还外债 2006-05-01 09:26

[161][新闻前线] 天津市将打造高速公路入津绿色生态通道 2006-05-01 09:24

[162][风暴] 花样美男也玩性感 10大一脱成名的男人(图) 2006-05-01 09:20

[163][新闻前线] 天津团广交会成交超5亿美元 参展商品结构提高 2006-05-01 09:18

[164][新闻前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领导来津考察调研 2006-05-01 09:12

[165][风暴] 林嘉绮铃木仁摸黑亲热 林志玲搭上有妇之夫(图) 2006-05-01 09:03

[166][风暴] 黎明带郑雨盛上海寻欢 出手阔气万元埋单(图) 2006-05-01 09:03

[167][风暴] “好男儿”五一海选 探班明星提前曝光(图) 2006-05-01 09:01

[168][风暴] 谭盾朗朗大师护驾 张靓颖将唱《夜宴》主题歌 2006-05-01 08:53

[169][置业旺角] 4月30日天津各区县房价一览 2006-05-01 08:43

[170][风暴] 派格太合承制北京大学生**节闭幕式圆满成功 2006-05-01 08:42

[171][新闻前线] 布什在白宫记者会上被假布什抢尽风头(图) 2006-05-01 08:15

[172][新闻前线] 男子在重庆长江大桥上虐猫引起网友声讨(组图) 2006-05-01 08:12

[173][新闻前线] 一批法规规章今起施行 电视剧题材审批制度取消 2006-05-01 07:52

[174][新闻前线] 一批法规规章今起施行 政府定价应听社会意见 2006-05-01 07:52

[175][新闻前线] 政协委员建议用带薪休假缓解黄金周游客拥挤 2006-05-01 07:52

[176][新闻前线] 泰国代总理称他信可能考虑再度竞选总理 2006-05-01 07:45

[177][新闻前线] 伊朗人弹部队探秘:发动恐怖袭击能力超过基地 2006-05-01 07:45

[178][新闻前线] 婚检率急降政府埋单难解下一代质量之忧(组图) 2006-05-01 07:41

[179][新闻前线] 赖斯称美国可能选择在联合国框架外制裁伊朗 2006-05-01 07:41

[180][新闻前线] 解禁以来首个红眼航班今日凌晨从北京起飞 2006-05-01 07:41

[181][新闻前线] 祭祖烧二奶等祭品将被查处的报道纯属杜撰 2006-05-01 07:41

[182][新闻前线] 法使馆官员称查扣假名牌针对法国人而非中国人 2006-05-01 07:41

[183][新闻前线] 公安机关不得参与办驾校 国道省道超速将曝光 2006-05-01 07:41

[184][新闻前线] 温家宝总理给全国劳模许振超回亲笔信(组图) 2006-05-01 07:41

[185][新闻前线] 九部新法规今起实施 强调政府责任减轻百姓压力 2006-05-01 07:41

[186][新闻前线] 航班起落架无法收起在石家庄盘旋两小时 2006-05-01 07:41

[187][新闻前线] 北京通州摇号售楼引发混乱续: 市建委做出回应 2006-05-01 07:41

[188][社区] 五一天气:前期后期天气晴好 中间小雨降温 2006-05-01 04:39

[189][社区] 津滨轻轨盾构施工 建成后从天津站直达滨海新区 2006-05-01 04:39

[190][社区] 中集集团斥资4745万美元注资天津物流 2006-05-01 04:39

[191][社区] 未来五年内 天津市东部要打造现代新城区 2006-05-01 04:39

[192][社区] 金丝猴添丁 现面向北方网友征集宝贝名字 2006-05-01 04:39

[193][社区] 沙尘暴把先进方法刮走了 2006-05-01 02:51

[194][社区] 劳动保障部门提醒警惕用人单位拒付五一加班费 2006-05-01 02:51

[195][社区] 浦东打造城市文明新标志:宜居 友善 诚信 2006-05-01 02:51

[196][社区] 泰达新外援情况简报 2006-05-01 02:41

[197][社区] 五一特别奉献——中国56个民族的邮票 2006-05-01 02:41

[198][社区] 2006年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2006-05-01 02:41

[199][社区] 一场骚乱引发的城市印象 2006-05-01 02:41

[200][社区] 范冰冰异域写真婀娜风流[组图] 2006-05-01 02:41

[201][社区] 关于那些一直未曾说出口的话 2006-05-01 02:41

[202][社区] 三十八万黄金浴缸亮相上海 2006-05-01 02:41

[203][社区] 圈内人冒死爆料相声界内幕 2006-05-01 02:41

[204][社区] 2006世界杯部分国家队主客场球衣 2006-05-01 02:41

[205][社区] 可爱“瓷娃娃”福原爱[靓图] 2006-05-01 02:41

[206][社区] 天津联通“战”天津移动实为小灵通?! 2006-05-01 02:41

[207][社区] 送给谭望嵩的最后一份礼物 2006-05-01 02:41

[208][新闻前线] 广州油罐车故障三吨汽油泄漏数千居民深夜疏散 2006-05-01 01:58

[209][新闻前线] 伊朗宣布提炼出更高纯度浓缩铀 2006-05-01 01:58

[210][新闻前线] 青海省海晏县金滩乡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 2006-05-01 01:00

[211][体育节拍]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世乒赛女团中国王朝不可动摇 2006-05-01 00:56

[212][新闻前线] 埃及警方确认西奈半岛袭击事件一名幕后主谋 2006-05-01 00:52

[213][新闻前线] 河南郏县煤矿违法生产隐瞒矿难拖延救援 2006-05-01 00:52

[214][体育节拍] 张怡宁再显一姐本色 横扫帖亚娜中国加冕冠军 2006-05-01 00:51

[215][体育节拍] 世乒赛中国女队豪取七连冠 第16次捧起考比伦杯 2006-05-01 00:28

[216][新闻前线] 专题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更多 2006-05-01 00:11

初一上的地理复习资料!!!!急急急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尼泊尔拒绝限制尼泊尔废除

1、1962年印度战败,撤退途中,侵占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地区2、尼泊尔公约的详细介绍3、尼泊尔推迟珠峰安全规定恐引发悲剧,2020珠峰还会大拥堵吗?1962年印度战败,撤退途中,侵占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地区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尼泊尔也在积极提防印度,不过和印度相比,尼泊尔国力弱小,还是被印度侵占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名叫卡拉帕尼地区,位于我国,尼泊尔,印度三国的交汇地带,面积约75平方公里。直到现在,印度仍然控制着这块土地。

其实卡拉帕尼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尼泊尔领土,和印度各土邦没有任何关系,直到英国统一印度之后,印度和尼泊尔之间,才产生了领土问题。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是南亚地区的一个内陆山国,原本有三个邻国,分别是我国,印度和锡金。但自从锡金被印度吞并后,尼泊尔只剩下中印两个邻国。尼泊尔北部和我国接壤,东西南三面都被印度包围,国境线长达2400公里。

和中印两个邻居相比,尼泊尔只是一个小国,面积约为14.7万平方公里,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的尼泊尔其实是一个大国。尼泊尔古称廓尔喀,廓尔喀人以骁勇善战著称,常用一把弯刀,历史上令很多印度人闻风丧胆。现在廓尔喀弯刀已经是尼泊尔的国刀,提醒着尼泊尔人,牢记以前的荣誉。

尼泊尔鼎盛时期,除了现在的土地之外,还曾控制着大吉岭,库马盎,加瓦尔等大片土地,不过现在这些土地已经并入了印度多个邦。印度人历史上并不是尼泊尔人的对手,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些土地,都要感谢英国。

历史上的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在这片土地上存在大小数百个土邦,这些土邦互不隶属,都有自己的王公,直到英国入侵后,才逐渐整合了各个土邦,统一了印度地区。英国统一印度后,继续向四周扩张,又控制了缅甸,斯里兰卡等地。

在英国军队的进攻下,印度北部的尼泊尔也丧失了大片土地,19世纪初,在英国的入侵下,尼泊尔被迫与英属印度签订了《苏高利条约》,丧失了大片土地。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发现了尼泊尔人的战斗力,此后开始大量雇佣廓尔喀人,用于镇压印度人起义。在19世纪中期的印度大起义时,廓尔喀士兵给印度造成了很大杀伤,最终帮助英国平定了这场起义。

所以对于尼泊尔,英国并没有吞并的打算,英国的策略一直是加以利用,使其成为制约印度的重要一环,后来在相关边界协议上,英国就故意埋下了一些隐患。这些隐患,后来成为了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争端。就比如卡拉帕尼地区,就是英国人种下的恶果。

关于卡拉帕尼地区的归属,《苏高利条约》采用了非常模糊的表述,条约原文是,卡拉帕尼地区,尼泊尔和英属印度以马哈卡利河的源头为界。但马哈卡利河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南源,一个是北源,具体是哪个源头,条约中却没有清楚的表述。

既然没有交代清楚,尼泊尔自然默认对自己有利的边界,并没有把卡拉帕尼交给英属印度,当时英国也予以了承认,所以在英属印度时期,卡拉帕尼地区一直都在尼泊尔版图之内。但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实现了独立,开始向尼泊尔索要卡拉帕尼地区。印度的理由是,根据《苏高利条约》,尼泊尔早应该把卡拉帕尼交给英属印度,而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所以卡拉帕尼应该是印度领土。尼泊尔对印度的主张予以了拒绝,并一直控制着卡拉帕尼到1962年。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印度很快溃败撤退,由于和印度存在领土争端,当时尼泊尔也在提防印度,不过尼泊尔毕竟国力有限,印度在撤退过程中,就近通过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地区,并赶走了当地的尼泊尔人,侵占了这块土地。从此之后,卡拉帕尼地区一直由印度占据。

尼泊尔公约的详细介绍

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伯尔尼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BerneConvention19世纪,西欧尤其是法国涌现出许多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这些国家开始相应地也就重视版权的国际保护。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文学大会,建立了一个国际文学艺术协会。1883年该协会将一份经过多次讨论的国际公约草案交给瑞士政府。瑞士政府于1886年9月9日在伯尔尼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上予以通过,定名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BerneConventionfortheProtectionofLiteraryandArtisticWorks,简称《伯尔尼公约》。原始签字国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利比里亚、海地和突尼斯10国,1887年9月5日签字国互换批准书(只有利比里亚没有批准,公约3个月后生效(1887年12月,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所有参加这一公约的国家组成一个联盟,称伯尔尼联盟。并选出了联盟的国际局,规定了以后参加国应履行的手续,公约的修订程序。

《伯尔尼公约》的产生,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美国也派代表参加了1886年大会,但因当时美国的出版业远不如英法等欧洲国家发达,参加公约对美国不利。所以,美国代表便以该条约的许多条款与美国版权法有矛盾,得不到美国国会的批准为借口,拒绝在公约上签字,直到1989年3月1日才参加伯尔尼联盟,成为第80个成员国。

截止2002年7月15日,共有149个国家批准或承认这个公约的不同文本,参加了这个联盟。

《公约》自生效以来曾进行过7次补充和修订:

1896年,公约成员国代表在巴黎举行了一次增补公约内容的会议。增补的主要内容有:1.国民待遇原则将不仅适用于公约成员国国民,而且适用于将其作品于公约成员国首次出版的非公约成员国国民。2.对“出版”下了定义,指出仅有“间接传播方式”(复制属于出版,展览、演出等“直接传播方式”不属于出版。3.延长了翻译权的保护期。

190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改变了公约原有的大部分条款。主要的变动有:1.取消了对出版权国际保护所要求的一切附加标记或手续,实行“自动保护”原则。2.扩大了受公约保护的客体的范围。3.规定把翻译权保护期延长到与作品整个版权的保护期相同。4.确定了作品整个版权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对公约作了第二次增补,旨在对交战中的敌对国不保护或降低保护其国家的作品予以报复。增补的内容是:对于非公约成员国国民,又不在本国居住的外国作者,即使其作品在成员国中首次出版,也可以对其保护作某些限制。

1928年第二次修订公约,增加了下列内容:1.对广播作品开始保护。2.把口头作品归入受公约保护的范围。3.宣布对作者的“精神权利”给予保护。4.对公约的褓条款追溯效力。

1948年,对公约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增加了下列内容:1.国际法的规范对于成员国国内法来讲,应处于制约地位。2.将实用艺术品增加为公约保护的对象。3.将文学艺术作品的汇集(如百科全书、资料汇编增加为公约保护的对象。4.法律条文、政府文件及其译本被列为“可保护”对象。5.对广播作品的保护方式进一步具体化。6.对“合理使用”及其他限制版权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7.把“追续权”列为“可保护”内容。8.对“出版”下了进一步的具体定义(即:必须以制作大量复制本并使公众可以获得的方式进行传播。9.对“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10.对不同作品的保护期的计算方法分别作出具体规定。

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四次修订《伯尔尼公约》的大会。在这次修订会上通过了一份作为《伯尔尼公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议定书”。由于可能被发展中国家使用的作品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所以这个议定书一直没有被发达国家所承认。又由于斯德哥尔摩文本规定了议定书仅能约束承认它的那些成员国,所以在实际上这个议定书起不了什么作用。到1971年修订《伯尔尼公约》时,该文本在第29条之二及第34条第(二款中,对斯德哥尔摩议定书作出了失效的规定。

1971年,对《伯尔尼公约》进行了第五次修订。修订后的《伯尔尼公约》的实体条文没有原则上的变动,它的实质性条文则是绝大多数成员国已经批准了的。

现行的《公约》的核心是规定了每个缔约国都应自动保护在伯尔尼联盟所属的其它各国中首先出版的作品和保护其作者是上述其他各国的公民或居民的未出版的作品。联盟各国必须保证使属于其他成员国国民的作者享受该国的法律给予其本国国民的权利。如果作者最初是在一个伯尔尼联盟成员国内出版,但其作者是非联盟成员国的国民,该成员国对这一作品的保护可以只限于作者系其国民的国家对这种作品给予保护的程度。

《公约》从结构上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从内容上分实质性条款和组织管理性条款两部分。正文共38条,其中前21条和附件为实质性条款,正文后17条为组织管理性条款。

《公约》将作者列为第一保护主体,保护其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在内的专有权利。《公约》规定了作者享有以下几种财产权利:翻译权、复制权、公开表演权、广播权、公开朗诵权、改编权、延续权(此权系大陆法系版权法的产物,带有精神权利的特点。英美法系国家的版权法大都没有规定这项权利。因此,《公约》允许承认延续权的国家在外国作品是否享有该项权利,实行互惠原则。《公约》保护作者不依赖其财产权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权利,就是即使作者把自己某部作品的版权(即财产权利部分全部转让给了出版者或广播组织,后者也无权将作者的名字从作品上删去,或者篡改他的作品。对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摄影和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作品完成之日起25年。作者享有和行使版权权利毋需履行任何手续。

《公约》保护的作品范围是缔约国国民的或在缔约国内首次发表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作品,如图书、讲课、演讲、讲道、戏剧、舞蹈、乐曲、**作品、图画、建筑、雕塑、摄影作品等。其次还包括“演绎作品”,即翻译、改编、乐曲整理以某一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其他改造,只要不损害原作的著作权,这种改造就得到与原作同等的保护。

《公约》生效时保护期未满的作品也给予保护,即有追溯力。

《公约》由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总部设在日内瓦。联盟的日常工作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负责。各成员国每年要交纳会费。参加《公约》的程序为:加入书必须交总干事保存。加入《公约》成为联盟成员国,在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通知其交存加入书之日后3个月生效。

《公约》附件为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条款,它规定,发展中国家出于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约》规定的限制范围内,按照《公约》规定的程序,发放翻译或复制有版权作品的强制许可证。这是在1971年修订《公约》时因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而增加的。

1992年7月1日中国决定加入该公约,10月5日成为该公约的第93个成员国。

尼泊尔推迟珠峰安全规定恐引发悲剧,2020珠峰还会大拥堵吗?

2020年初,珠峰长出植物的新闻占据了各大网站的主要版面,似乎这是一个好消息,但真正意义却在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雪线上移才导致了这个愕然的情况发生!不过今天占据头条的不是植物,而是一想规定!

从尼泊尔传来的消息,5月份登山窗口即将到来,但尼泊尔去年宣布的加强监管却暂缓执行!从2012年开始珠峰登顶就开始排队,而2019年5月份的窗口期情况尤甚,数百人排队登顶过程中造成了14人死亡。为什么会又双__的拥堵,到底是天气暖和了人人都能登顶还是滥发许可证?这尼泊尔政府为什么出尔反尔?

珠峰大堵车

先来大致先了解下珠峰大堵车的原因,最早从2012年开始珠峰每年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堵车,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开放登山的许可所致,另一个则是珠峰的好天气,一般适宜登山的天气保持一周左右时,珠峰的登山羊肠小道上,就会密密麻麻的排满登山者,为了登顶,登山者很多时候都需要排上数各小时的队。

最危险的拥堵路段:希拉里台阶

2019年珠峰大堵车

在2019年的春季登山季,尼泊尔创纪录的发出了381张登顶许可证,而5月底连日的好天气促使登山者选择了这个登顶的“黄金冲顶期”,而更多的人则是不具备足够的经验,这导致了珠峰登顶路上现象环生!

另外登山通道上有几个出了名的拥堵路段,其中希拉里台阶尤其,这里处在距离登顶一步之遥的8790米处,几乎就是垂直的裸露山体岩石断面,一边是万丈悬崖,另一边的光滑的冰壁,总长虽然只有80米左右,但只能容下一个人经过。

拥堵在希拉里台阶上

堵在这里的风险极高,因为珠峰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区域被称为是死亡区域,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1/3,登山者需要氧气瓶才能才能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继续攀登。登山者到了此处已经耗尽了体力,所以体力透支、体温过低或者高山反应等,甚至还可能氧气耗尽,每一种情况都可以夺去登山者的宝贵的生命。

登山者遇见的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女孩

还有一个是珠峰天气变幻莫测,在珠峰气象预报改善之前,在低于5000米处的营地甚至都会因为天气突变的暴风雪而出现意外,假如堵在路上遭遇暴风雪,那结局可想而知,所幸的是现代珠峰气象已经给出了足够的预告时间,避免登山者在路上遭遇暴风雪。

2020珠峰又将双__大堵车?

尼泊尔最近表示,由于去年拥堵导致十几名登山者死亡,因此尼泊尔政府打算加强监管,比如:

经验不足的登山者将不再被许可

对尼泊尔一侧的登山者总数进行控制

政策已经出台,但这个监管政策并不打算在2020年春季登山季开始执行。尽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批评压力,尼泊尔旅游部部长KedarBahadurAdhikari表示,在实施这些政策之前,还需要进一步详细审查,因为这些政策出台后尚未得到多个政府部门的联合审批。外界猜测的原因主要是每个登山者都会尼泊尔创造了大量的现金流(每份许可证费用为1.1万美元,这给尼政府带来了大量的收益,使得经济一直比较困窘的尼泊尔政府难以割舍这个源源不断的财源!

为什么不从北侧登顶?

北侧号称珠峰的死亡线路,登顶极为困难,而且中国政府对于登山者采取更严格的资格审核,因此避免了大量没有经验的登山者做无谓的努力,而在尼泊尔的南侧则几乎就没有限制,而南侧狭窄的窗口期,更是导致大拥堵的发生。

南坡线路

珠峰大堵车更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吗?

珠峰大堵是从2012年开始的,一年更比一年堵,这让大家不由得浮想联翩,是不是和全球变暖有关,让珠峰都覆盖了绿色,不是这样吗?

全球变暖的恶果开始显现,据英国《卫报》2月13日报道,巴西科学家2月9日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到当地气温一度达到20.75℃。这是南极大陆首次出现超过20℃的气温,尽管它出现在低纬度的西摩岛,但这表示全球变暖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它是珠峰大拥堵的原因吗?

不过这个猜测是错误的,全球变暖是一个趋势,但各路珠峰攀登者并不是因为气候变暖才来登顶珠峰,毕竟在8000以上的位置,那一点点气候变暖实在不值得一提,主要还是尼泊尔政府不加限制以及各大登山公司的无限制宣传。

登顶珠峰已经成为一个赚钱的产业,属于商业最成功的一个项目,早先面对的是小型探险队,发展到后来变成了松散的有钱人组合,很多缺乏经验,甚至不知道穿冰爪的新手都开始攀登珠峰,几乎可以相信,今年的登山季一样会出现珠峰大拥堵,而且还可能比去年更甚,但我们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伤亡事故!

台湾雨季是什么时候

问题一:什么时候去台湾最适合呀? 台湾的年平均温度,除高山外约在22℃左右。一年四季,天气总是暖融融的。4―11月,是台湾的夏季,最热的7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28℃左右。从12月到翌年3月,为凉爽的“冬季”,与大陆长江下游的秋天相仿。最冷的2月份,全省温度最低的台北市的平均气温也仍在15℃左右;而此时在台湾南端的恒春,平均气温还在20℃以上,宛如大陆北方的初夏,无怪乎人们称它“恒春”,意即“四季长春”。一般地区终年不见霜雪,雪线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 台湾是我国多雨的湿润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北部是我国少见的冬雨区。基隆平均每年有200多天下雨,素有“雨港”之称。中部高山地区多暴雨,中央山脉个别地区年降雨量高达6000毫米。西部低平地区的雨水比北部少。大部分地区降雨时间集中在夏季,尤以6~8月为最多,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场雷阵雨。 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附近海面为夏季台风的主要通道。每年6~10月是台风季节,其中7~9月台风次数最为频繁。

问题二:台湾什么时候是雨季 我是台湾的 我来说吧 = =

气候变化 现在的雨季下得不多且短

但是大概也是在4-5月左右 称梅雨季节

楼上回答夏天基本都是那是错误的

夏秋两季为台弗季节 不是雨季

问题三:请问,台湾适合几月去? 建议你十一假期去,台湾属热带海洋型气候,雨水集中在夏季,10月秋高气爽偶而也有三十度的高温,但不是雨季,虽然偶有秋台,不过机会不多,若碰上了也算是与众不同的台湾经验。

若是春节去台湾也在过春节,运气不好的话会碰上 问题四:去台湾旅游几月份最好 台湾旅游最好是在9月~11月,去年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去的,天气好到不行,可以天天纵情於晴朗凉爽里,当时我们有旅人行馆的摄影导游带著,在清境游览、拍照,蓝天、白云、绿地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欧式尖塔建筑,还去了目前最有名的清境「老英格兰庄园」喝下午茶,简直就像在欧洲了!! 那几天玩得好开心,是一次难忘的台湾旅游。 我还t解了一下其他月份的天气,你可以参考一下:每年的3月~5月:受滞留锋面徘徊影响,是细雨绵绵的天气形态,要记得随时带把雨伞;每年的6月~8月:偶尔会有台风经过,建议留意天气预报,还有台风天所造成海边波涛汹涌的海浪,绝对不是观赏奇景的好时机;每年12月~2月:是赏枫季节,偶尔来袭的寒流,是爱好泡温泉族的最爱。

问题五:台湾雨天多不多啊,雨季是什么时候 台湾雨天多,雨季一般在5月就到来了。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康熙台湾舆图》中的淡水河与基隆河流域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出现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问题六:请问台湾的雨季是几月? 补充楼上的,台湾季节分际:12-2月冬季,3-5月春季,6-8月夏季,9-11月秋季。5-6月因北方冷空气退缩,而南方热带暖空气向北沿伸,冷热交替会滞留现象就是(白话)梅雨季节。3-5月的雨统称春雨。而11-12月相反冷空气由北方向南沿伸,会产生东北季风增强,代表冬季来了。

记得采纳啊

问题七:台湾一月是雨季吗? 是雨季 台湾冬季除基隆 迎东北季风面常下雨 及台北盆地偶尔下雨外 基本上全岛是旱季 台湾下雨时节为 5-6月的梅雨季 基本端午过後又不下了 除了盛夏时 的午後雷阵雨 与有台风时带来的雨 一般人印象中的七八月 是错误的 那是有台风引进雨云时 否则像7月份联考日 几乎没下过语 台湾的中央气象局 这几年亦修正 5-6月为梅雨季 不过偶尔几年会一次 4月就进梅雨季的

问题八:去台湾旅游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台湾给我的感觉并没有一个特定意义上的最佳季节。

问题九:去台湾旅游几月份最好? 台湾的最佳季节我个人认为是春天,秋天应该也是不错的,不过貌似台风会相对频繁一些。虽然说台湾那边即便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到不了零度以下。通常也就是10度左右的样子。不过春节的时候价格会高不少,我十一的时候去就9000一个人了,春节大概得一万出头了吧。

我是挺推荐你看看斯里兰卡的。斯里兰卡是地处热带,四季常夏。但不会像我们这里这么热,年平均气温也就28度左右,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别,雨季是每年5到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在冬季的12月到次年3月,许多欧洲人到斯里兰卡过冬,尤其是圣诞节到元旦之间,是旅游旺季,这时候酒店定房比较紧张。除此以外7、8月份也是当地的旺季。我们去年就是暑期从众信旅游报名去的,正好赶上佛牙节,几十万人的场面真的很壮观!!在雨季淡季旅行的好处是机票和房价都比较便宜这时候也不一定一直下雨。去旅游千万不要忘了带防晒护肤品,以及遮阳伞、太阳镜之类的用具。

斯里兰卡旅游报价通常是一万上下一个人吧,斯里兰卡很好呀,红茶宝石都很出名的。狮子岩、海钓什么的!总之是很值得去的地方,那边很安静祥和,自然风光超级棒。我之前去过,参加的众信旅游的团,很贴心也很省事儿,签证也很简单。

想知道关于cocos(keeling) island的所有信息:位置·人口·环境·文化·艺术·经济···{谢谢帮助

科科斯(基林)群岛(英语:Cocos (Keeling) Islands)是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位于印度洋,位于澳大利亚本土与斯里兰卡之间的南纬12°0′00″ 东经96°30′00″。群岛面积总共14.2平方公里;人口628人(2005年7月),由共27个珊瑚岛组成。仅主岛(Home Island)和西岛(West Island)有人居住。科科斯(基林)群岛的行政中心位于西岛。科科斯岛被认为是世界上海盗埋藏珍宝最多的地方,在寻宝者的眼里也叫“宝藏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英语:Cocos (Keeling) Islands) 又名“基林群岛”(Keeling Islands)、“科科斯基林群岛”。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位于印度洋,位于澳大利亚本土与斯里兰卡之间的南纬12°0′00″ 东经96°30′00″,在珀斯西北2,768公里。群岛面积总共14.2平方公里;人口628人(2005年7月),大部为澳籍马来亚人,由共27个珊瑚岛组成,西基林岛最大。仅主岛(Home Island)霍姆岛和西岛(West Island)西基林岛有人居住。科科斯(基林)群岛的行政中心位于西岛。种植椰子树,椰干为唯一出口商品。1609年后为英国属地。 1955年移交澳大利亚。自珀斯至南非航空线的停降站。 印度洋东部的澳大利亚海外领地,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以西3,685公里(2,290哩),新加坡西南面偏南1,300公里(约800哩)。此一孤悬的领土陆地总面积14.4平方公里(5.6平方哩),由两个珊瑚环礁组成,南环礁包括26个小岛,北环礁只有北基林岛。领地的行政总部都设在南环礁的威斯特岛(West Island)上。

编辑本段人口

根据2007年7月的统计,全个群岛总共有596名岛民居住。一般来说,在西岛居住的是西欧移民的后裔 澳大利亚国旗

(主要是短期工作的澳大利亚政府官员),而在主岛居住的,是马来人。80%的岛民都是信奉逊尼派的穆斯林。当地岛民主要讲一种英语和马来语的混合方言──科科斯马来语。北基林岛位于主环礁湖之北24公里(约15哩),环礁湖四面围绕著南基林群岛的许多小岛。南基林群岛的主要岛屿有群岛上最大的威斯特岛(长10公里〔6哩〕)、索思(South)、霍姆(Home)、迪雷克申(Direction)和霍斯堡(Horsburgh)等岛。群岛最高处仅海拔6公尺(20呎)。全区气温为22~32℃(72~90℉),年平均降雨量2,300公釐(91吋)。年初有时有破坏性旋风侵袭,常常发生地震。植被主要是椰树;北基林岛和霍斯堡岛有野草覆盖。本地无哺乳动物,但多海鸟。

编辑本段居民

居民的祖先是最早来此的工人及其家属、随从,多数是马来亚血统,1827~1831年间随苏格兰人克卢尼斯-罗斯(John Clunies-Ross)来此。科科斯群岛人常被称为科科斯马来亚人,与克卢尼斯-罗斯的後人同住在霍姆岛上,现在大多是澳大利亚公民。多数人操马来亚方言,按传统为穆斯林。1950年代中期,因群岛上居民拥挤,许多科科斯群岛人移居澳大利亚,主要移至西澳大利亚州。 科科斯群岛上的种植园

留在群岛上的居民是由岛上行政当局从大陆召募来的雇员及其家属,住在威斯特岛。居民大多数在霍姆岛及霍姆岛周围岛上的椰树种植园工作。

编辑本段经济

群岛的经济主要靠椰仁乾生产和出口。1979年科科斯群岛合作社成立,管理椰仁乾生产,负责建筑物的维修保养和建造,提供货物装卸及驳运服务。虽然渔获量不少,岛民有菜园,但多数食物、燃料及消费品仍有赖进口。 1945年在威斯特岛建简易机场,直至1967年用作澳大利亚的伯斯(Perth)与南非的约翰尼斯堡(Johannesburg)之间航班的中途站。现在该群岛与伯斯及圣诞岛之间有包机服务。科科斯群岛的气象报导是印度洋大面积地区天气预报的重要资料。

编辑本段行政和社会状况

1955年群岛成为澳大利亚领地,年并入澳大利亚版图。由澳大利亚总督任命的行政长官是科科斯岛的政府高级官员。1979年霍姆岛的居民设科科斯群岛委员会,为一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机构,在当地事务上代表霍姆岛民向行政长官提出建议。群岛有其邮政服务。教育、医疗和牙科诊治服务由澳大利亚政府提供。

编辑本段历史

群岛原无人居住,1609年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海员威廉?基林发现;1826年名为黑尔(Alexander Hare)的英国探险家携同其马来亚血统的妻妾奴隶等定居于此。1827年,约翰?克卢尼斯-罗斯亦携家来此定居,利用、改良了天然的椰林,又增加了马来亚人,采收椰子制造椰仁乾。1836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设珊瑚礁观察站于此。 历史资料

1857年英国宣布群岛为其属地,1878年科科斯群岛置于锡兰总督属下。1886年画入海峡殖民地并颁赐为克卢尼斯-罗斯家族永久性地产。1903年画归英属新加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巡洋舰「埃姆登号」(Emden)在北基林岛沿岸被澳大利亚巡洋舰「雪梨号」击沉(1914)。1955年群岛由英属新加坡转归澳大利亚。1978年9月,群岛拥有者克卢尼斯-罗斯变卖种植园并将产权移交澳大利亚。自此改用澳大利亚货币并逐步成立科科斯马来亚自治政府。年4月居民投票决定并入澳大利亚。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生长在科科斯群岛上的椰子树 科科斯群岛气温为22~32℃(72~90℉),年平均降雨量2,300公釐(91吋)。年初有时有破坏性旋风 科科斯群岛邮票

侵袭,常常发生地震。植被主要是椰子树;北基林岛和霍斯堡岛有野草覆盖。本地无哺乳动物,但多海鸟。 科科斯群岛的北基林岛位于主环礁湖之北24公里(约15哩),环礁湖四面围绕著南基林群岛的许多小岛。南基林群岛的主要岛屿有群岛上最大的威斯特岛(长10公里〔6哩〕)、索思(South)、霍姆(Home)、迪雷克申(Direction)和霍斯堡(Horsburgh)等岛。 科科斯群岛最高处仅海拔6公尺(20呎)。

编辑本段特色旅游

科科斯群岛的水下世界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观看远洋生物的最好的地方,透明的蔚蓝色的海域里生长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如鲨鱼、鳐鱼、金枪鱼以及海豚。而岛上的珍稀动植物群,更是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生长在科科斯群岛上的椰子树

科科斯群岛内有97种鸟类、2种濒于灭绝的爬行动物、57种甲壳类动物、500多种海洋软体动物、500多种昆虫、300多种海水鱼、5种淡水鱼。科科斯群岛的珊瑚礁更是色彩斑斓,处处五彩缤纷。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科斯岛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预报之最

最长的天气预报

1999年12月31日,8分30秒,迎接千僖年特别节目,从关注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开始。由宋英杰和杨丹共同主持

最短的天气预报

2008年8月8日,主持人出镜时间40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即将举行,天气预报自豪地为奥运会浓缩了一次。

最素色的天气预报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天气预报》的片头、字幕信息板、景观窗口以及主持人都是黑白的,主持人神情凝重、语调低沉,无背景音乐,那是一段举国同悲的日子。(注:片头文字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最快的语速

记得陈佩斯曾经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小品中说,全国说话最快的人是—天气预报主持人! 在外语教学中,老师经常说:学外语最难的,就是你能够用外语流利地播报天气预报。 可见世界各国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普遍比较快。因为《天气预报》本身节目时间短,而大家又希望不漏掉可能导致灾害的天气内容,所以天气预报主持人经常象机关枪一样说话。一般正常的新闻播报速度在250-300字/分钟,而我们曾经好奇地测算过,最快的时候,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曾经达到530字/分钟,属于严重“超速行驶”。

最国际视野的天气预报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天气预报》随即开始每天讲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天气状况,这是《天气预报》节目第一次持续播报“涉外”天气。

“搬”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天气预报

1997年2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午夜钟声敲响,杨丹现场直播天气预报,“北方除了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瑞雪纷飞之外,基本上都是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而南方地区则沐浴在绵绵细雨之中。新春的阳光雨露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预祝来年又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丰收年。”它象一首报春的小诗,深深地留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之中。

让路给庆祝文艺晚会而停播的天气预报

2015年9月3日,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加上晚上《新闻联播》延迟20分钟,故为了配合晚上的文艺晚会提前10分钟开始了,故当天的《联播天气预报》停播了一天。而中国气象频道、CRI环球购物频道则正常播出。

首次以两人主持的天气预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当天,《天气预报》首次以两个主持人的形式进行播出。

去国外旅游需要什么手续呢?

需要办理护照和签证。

一、办理护照

1.首次申请护照办理流程:首次申请护照必须本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军人在部队或工作单位驻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关于在外地上学、工作是否可就近在学校、工作单位所在地办理,可向当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咨询办理方法。

2.申请护照材料准备:

1)2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2张,国家公职人员不着制式服装,儿童不系红领巾,背景色以各地出入境管理处规定为准;

2)已满16周岁的居民携带本人户口簿(集体户口提交《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身份证);

3)未满16周岁的居民携带本人户口簿(集体户口提交《常住人口登记表》)、其监护人居民身份证原件以及能证明监护关系材料的原件(如户口簿、出生证等),并由其监护人陪同前往办理。

3.申请材料递交:

将填写好的贴好照片的申请表格和所需材料递交到受理窗口,待工作人员审核完毕后,领取《因私出国(境)证件申请回执》单,核对回执单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名。

4.缴费:

申请人在递交完申请后须立即持《因私出国(境)证件申请回执》到收费处交费(申请人须在受理当日交费。未按时限交费,领取证件日期将另行通知。若申请后一个月内未交费,视为自动放弃申请,申请材料不再退还本人)。

二、办理签证

签证是一个国家的出入境管理机构(例如移民局或其驻外使领馆),对外国公民表示批准入境所签发的一种文件。根据持照人身份、所持护照种类和访问事由不同,一般将签证分为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官员)签证和普通签证四种。这里我们说的是普通签证。

谁能给我5条重要时事新闻吗?谢谢!

在未来可能会有更频繁的异常天气

:印度是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的“北半球”罕见暴雪冻感冒;近4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和在俄罗斯引起森林火灾的干旱;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生活;严重雪崩肆虐中南部地区;近81岁,在巴基斯坦1800人亡暴雨造成的最严重的水灾;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创新在里约热内卢,巴西的暴雨记录。 _中国刚刚度过2010年

一个非常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放眼全球,极端天气是各地攻城略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从“200年”的大洪水的痛苦;巴西目前有超过800人在洪水和山体滑坡遇难;斯里兰卡有3600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日本,韩国几十年来气温最低的出现。

极端天气肆虐,人类正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新挑战。面对挑战,气象界,科学界并不准备做一笔交易?

极端天气力

2010年创纪录年最暖的一年

2010年已记录最潮湿,最热火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在高温的历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是有经验的异常寒冷的一年。

细笔画去年的异常气候事件,很多人都还记得:西南地区严重干旱,暴雨频繁袭击南部南部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广州“5月7日”风波仍历历在目。上次5月6日至7日,三小时下来的213.1毫米雨在广州。在那一周,三场暴雨随后一个星期,最多到440毫米的雨量,相当于广州的四分之一,年降水量广州百年打破纪录。 “影响大,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球,是历史罕见。”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评论。

“2010综合评价较差年为气候的影响。”省气象局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气象灾害对我省造成约142十亿,145人亡,4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广东的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强台风“凡亚比”。

自去年9月21日,“凡亚比”席卷广东,粤西等地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导致超过百万人受灾,上百人亡或丢失;倒塌房屋16000;占地66.4千公顷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50十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案例 -

南部地区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近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的年降水量681毫米,与正常年份的11.1%相比,具有比较强降雨比常年偏多21.5%的天数,是自1961年以来的第二大年平均气温常年高0.7摄氏度。 “频繁发生的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在2010年,强度强,范围历史罕见,是本世纪最不寻常的一年的气候!”

事实,极端天气席卷全球,在过去的一年。印度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近4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和在俄罗斯引起森林火灾的干旱;近81岁,在巴基斯坦暴雨造成的最严重的洪灾近1800人亡......

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声明,称“2010年是最热的一年有记录!“由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在2010 -

统计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高出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于0.53℃,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的全球合作最热年有记录以来(比后两者前者上升0.01℃和0.02℃,分别为),而2001年至2010也成为了最热门的十年记录以来。

大量的极端天气已成为2010的一个显著功能。 2010年是最潮湿纪录,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在高温的历史。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比往年高,很多地方刷新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正在经历异常寒冷1年。

Asslar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表示,计算机模拟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未来会更频繁,更激烈,更广泛区域的影响,例如,在过去的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可能为20年一遇。到了世纪末,2003年酷热的夏天,在欧洲,似乎不是很特别。

“近年来,极端天气的特征,全球呈现增加发生的极端的突破(有记录)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地球化学,中国Academy研究所研究员姚圣求说。

据他分析,这种不断突破极端的两个方向,即,最高温度可能会越来越高,最低气温可能会越来越低。 “人们会觉得特别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不只是在一个方向上发生改变。”

及全球变暖造成麻烦?

一些专家说,罪魁祸首是绝对的“拉尼娜”

及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情况下之间的联系,但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但原因频繁的极端天气,全球科学界几乎莫衷一是。

进行严格,很少有科学家会出现极端天气频繁的跳跃的具体深层原因下结论。因为气候研究是统计科学,反反复复只有5-10年,才能有定论。面对频繁的气候灾害,气象界显然倍感压力。但其原因和预测气象界还是一筹莫展。相较于外界学者,气象专家回答极端天气等问题比较忌讳频繁的原因。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是事实,但其根源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没有定论。气象界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南方日报记者的面追问下,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供认不讳。

2010分析天气和气候,国家气候中心宋连春主任异常的原因时就曾表示,气候势力范围由大气,海洋,冰一个复杂的系统,土地和岩石等。2010例外各个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我国天气气候异常与气候系统。

到最近的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和洪水,泥石流等国爆发以来,许多专家认为,罪魁祸首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东部和中部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持续(厄尔尼诺相反),意为“小女孩”(圣宝宝),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匡耀求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经常发生交替。但从气象角度统计,他们往往有干旱,洪涝联系起来。西南旱情发生在中国,去年,很可能是受厄尔尼诺现象。七月后的“厄尔尼诺”消失“拉尼娜”从去年开始形成。

但气象专家,他们可以影响气候变化,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全球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现在

企业名录,认为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变暖的频率是引起了广大学者。然而,机制的,目前整个科学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和结论。

宋连春也认为,全球变暖是增加了极端事件,增强的背景。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不仅表现在气温升高,而且在提高温度的变化率,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坚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极端事件的情况更频繁,这不仅会高温,热浪,将出现极端低温事件,寒冷地区提高暴雨强度和频率,风暴强度将在温暖的地区增加。

及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广东省气象局都要懂意见首席专家,这个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也不是伪造的。 “全球变暖和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的联系,但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人类对环境的活动

影响也是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反馈过来,这被看作是对人类的惩罚的自然权利。

极端天气怎么样的“坏小子”挑战政府

asslar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表示,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在全球变暖将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第一次评估报告_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在未来的高温事件的频率会更加频繁冷事件预计将发生在当时的频率被减小。改变空气的流动,改变它带来的覆盖面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说,这是很难预测的影响。

事实,极端天气像一个顽皮的一“坏小子”,不仅在广东,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在这个基本束手无策。

林良勋分析,异常天气分两种:渐进式和突发性天气。前者指的是产生的,比如去年的低温下一个累积的过程,从而使每年的广东气温的历史比3℃-4℃下较早,也有干旱的形成。后者是指短期剧烈天气的发生,如台风,暴雨等。

“对于渐进式的极端天气,我们将有会出现在其统计和监测,过程的观察期,以提供一些估计,预报和预警及时。”林良勋说,但对于后者,气象预报部门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

产品查询来自某个角度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对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随着人类技术进步的水平,似乎正逐渐被驯服自然,但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结束,这被认为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积极反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位。

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各国,包括气象学家,包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各地的科学家。科技有限公司LED广东气象预报作为国内知名专家,林良勋说,从全球气候变化的气象界当中去捕捉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信号,比如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什么样的气候变化,以及青藏高原温度变化,改变北极冰层的厚度和面积,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找到一些早期信号,然后尽快提前极端天气的发生发现”。

做预测和预警其次是气象监测,提供在靠近决策的事件发生时向公众社会,包括如何应对这种极端天气事件,只有风和雨,还要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气候和气候变化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宋连春表示,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影响是突然的,急剧影响人类造成的气候极端事件是深刻的,人类社会必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采取紧急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黄莹

近期(近几年都行)关于气候时事新闻

今后异常天气出现可能更频繁  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严重雪崩肆虐亚洲中南部;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1800人死亡;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暴雨创新记录。  中国刚刚度过极端天气事件极为频繁的2010年。  放眼全球,极端天气正在各地攻城略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遭受“200年一遇”的大洪灾;目前巴西已有超过800人在洪水和泥石流中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日本、韩国出现数十年来的最低温。  极端天气汹涌而至,人类正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新挑战。面对考验,气象界、科学界做好了应对准备没?  极端天气发力  2010年是有记录最热一年  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细捋去年的异常天气事件,很多人肯定还记得: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广州“5·7”特大暴雨依然历历在目。去年5月6日至7日,广州市在3个小时内降下了213.1毫米的暴雨。在那一周内,三场暴雨接踵而至,一周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年降雨量的1/4,冲破广州市百年纪录。“影响范围之广、降水强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这样评价。  “2010年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较差年景。”省气象局提供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42亿元、死亡145人、失踪41人。其中,对广东影响最大的天气是强台风“凡亚比”。  去年9月21日起,“凡亚比”席卷广东大部分地区,给粤西等地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导致超过百万人受灾,上百人死亡或失踪;倒塌房屋1.6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6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华南地区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日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天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事实上,极端天气在过去一年席卷全球。印度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  本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公报指出,“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出0.01℃和0.02℃),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大量的极端天气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点。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很多地方都刷新了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说,计算机仿真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频繁,且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例如以往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到了本世纪末,2003年欧洲夏季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近几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也越来越大。”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指出。  据他分析,这种极值的不断突破是双向的,即最高气温可能会越来越高,最低气温可能会越来越低。“人们会感觉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而不只是向一个方向变化。”  全球变暖作祟?  有专家称祸首是“拉尼娜”  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但对于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全球科学界几乎莫衷一是。  出于严谨,鲜有科学家会对目前极端天气频发的具体深层次原因妄下定论。因为气候研究是一门统计科学,只有5到10年内不断重复,才能有定论。面对频发的气候灾难,气象界显然倍感压力。但对于其成因以及预测,气象界还是一筹莫展。相比圈外学者,气象专家更为忌讳回答极端天气频发成因等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是事实,但它的成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定论。气象界是没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追问,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坦陈。  在分析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时,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就曾表示,气候是受大气、海洋、冰雪、陆地和岩石等圈层影响的复杂系统。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异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对于最近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等多国爆发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很多专家认为,罪魁祸首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意为“小女孩”(圣女婴),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匡耀求介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经常交替发生。从气象统计来看,它们往往跟干旱、洪灾联系在一起。去年中国发生的西南大旱,就很可能是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厄尔尼诺”消失后“拉尼娜”在去年7月开始逐渐形成。  不过在气象专家看来,它们能够影响气候变化,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并不能完全作为解释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原因。  从目前来看,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由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学者占多数。但对于其中机理,目前整个科学界尚无令人信服的成果和结论。  宋连春也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表现在气温升高,也表现在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过去几十年一遇的极端事件更为频繁地出现,不仅会出现高温、热浪,极端冷事件也会出现,寒冷地区暴风雪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温暖地区暴风雪强度也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在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杜尧东看来,这个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极端天气就像“坏小子”考验各国政府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表示,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事实上,极端天气就像是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不仅在广东、在中国,就是在全球,目前也对此基本束手无策。  林良勋分析,异常天气分两种:渐进性天气和突发性天气。前者指的是一个累积过程所产生的,比如去年气温走低,使广东气温比历史上常年同期偏低3℃—4℃,还有干旱形成等。后者则指的是短时间产生的强烈天气,比如台风、雨等。  “对于渐进性极端天气,我们会有一个观察时期,在发生过程中会对其进行统计和监测,能够适时提供一些预测、预报和预警。”林良勋说,但对于后者,气象预报部门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  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对人类征服自然过程的历史,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自然似乎正在逐步被驯服,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位。  在这一新的历史历程中,包括气象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作为领衔广东气象预报领域的知名专家,林良勋表示,气象界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当中去捕捉一些可能会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信号,比如在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会发生什么样的气候变化,还有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北极冰盖厚度和面积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去找一些前期信号,然后尽早提前发现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  其次是做好预报预警工作,通过气象监测,在事件发生临近时向公众社会提供决策,包括如何去面对这种极端气候事件,不仅要防风防雨,还要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宋连春表示,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的、急剧的,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类社会必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